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1日电 (郭晓莹 周华山 邹媛)3月20日是我国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夏明翰就义95周年纪念日,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和秭归各界人士当日在其故乡——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缅怀英烈,在抚今追昔中清心明志。
1928年3月20日,年仅28岁的夏明翰在湖北武汉汉口余记里英勇就义。行刑前,他挥笔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一直广为流传。
夏明翰半身雕像前,一排排“后来人”瞻仰先烈,献花行礼。《就义诗》激荡人心,《三封家书》催人泪下。夏明翰外孙、全国人大联络局原局长张朴感慨道:“行于秭归山水间,方能体悟祖辈志。正是这片被屈原文化浸润的热土,孕育了外祖父的革命理想与气节! ”
此次活动是2023宜昌·秭归新时代“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讨会的重要活动之一。3月19至3月20日,来自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秭归县,共同为秭归打造县域一体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创新实践建言献策,赋能助力。
“在秭归的峡江山水,先后走出了爱国诗人屈原、和平使者王昭君、革命先烈夏明翰、铁路先驱杜镇远,孕育了屈原文化、昭君文化、移民文化、柑橘文化,传承了脱贫攻坚精神,留下了章文才教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秭归县委书记杨勇说,一代代先贤先烈先驱,将秭归打造成为人文高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经过精心梳理打造和课程开发,秭归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精神教育、民族大团结教育等为教学内容的9条“大思政课”教学路线。2万余名学校师生先后走进秭归,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接受思想洗礼、提升政治素养。
3月20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1家高校对秭归进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授牌,将秭归作为各高校常态化用好社会大课堂的首选之地。
“我们将认真吸收本次研讨会研究成果,守正创新,致力于将秭归打造成令人向往的爱国求索之地、浸润心灵之地、锤炼品质之地、立德树人之地,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秭归力量。”杨勇说。(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