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健康
集成化双心室辅助装置在武汉协和医院应用
中新网湖北
2024年07月12日 10:35
2024年07月12日 10:35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2日电 (聂文闻 彭锦弦 刘坤维)为心衰患者的心脏装上两个强劲马达,通过一个外置“大脑”控制做功,从而有效代替两个衰败的心室工作……近日,一款集成化双心室辅助装置在武汉协和医院成功应用。这是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和夏家红教授带领团队开展的医工融合成果。

  心脏是人体的“总发动机”,通过持续泵血来输送能量和氧气,维持身体各个器官正常运转。而当泵血功能失常,心脏不能满足全身的基础代谢需要时,就会发生心脏衰竭。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约30%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双心室衰竭,即左、右心室均射血能力不足,需要全心支持。对他们而言,最佳解决办法是心脏移植或全人工心脏,但由于供心紧缺、匹配困难,且全人工心脏技术不成熟,部分患者可选用双心室人工心脏辅助,以提供全面的血流动力学支持。

  2022年4月,武汉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从临床实践角度,联合深圳一家医疗机构开始研发“单一控制系统双心室辅助装置”。

  在泵的选择上,团队在比对多种辅助泵之后,最终决定使用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泵,并独创全磁悬浮模块化双心设计。这一突破,不仅拓宽了适用人群,更小的泵体更灵活的双心辅助配置,迈出研发关键一步。

  泵的植入方法也颇有讲究。经过反复动物实验,董念国团队逐步完善植入的体位选择、泵固定方式以及缝合方式等,确保泵体能够精密植入。

  解决体内动能问题后,该如何集成控制调节动能呢?团队经过研究,外部设备重量仅0.8Kg,线缆直径不超过5mm的单套控制系统就此诞生,并于2024年5月31日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7月4日,来自河南信阳的57岁马女士,在武汉协和医院接受“单一控制系统双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术后1天,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术后4天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心脏彩超显示患者心脏和心室辅助装置正在平稳工作。

  “该人工心为单一控制系统双心室辅助装置(DuoCor),打破了‘两泵两控制器’的常规,仅用一个集成动力辅助装置连接两个泵头,同时为左右心室‘供能’,为双心室衰竭患者迎来‘心’希望。”董念国表示,该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标志着我国在人工心脏辅助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临床医学转化的生动实践。(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