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洋 实习生汪明旭 吕靖哲)破冰船能在南北极航道破冰行进,最关键的是要有部强有力的推进器。7月30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副主任肖阳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面向我国“雪龙3号”及系列科考船,我国自主研发的“极地高冰极吊舱推进器”经过两年持续攻关,已完成从图纸设计进入制造环节,预计今年12月份进行产品发布。
![]() |
肖阳是这个攻关项目的总负责人,他指着一组三维图告诉记者,他们自主研制的这种推进器长约12米、宽约6米、高约20米,是个由控制模块、推进模块和转舵模块组成的400多吨的庞然大物。它安装在破冰船尾部,可助力船舶破开超3米厚的冰层,还可360°原地转舵。他说:“优异的操控性可让破冰船实现前进、后退和U形路线等多种方式破冰,比传统破冰船更灵活。”
“过去我们也做吊舱推进器,只是没有涉及冰区,随着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北极航道的开通,需要研发出我们自己的高冰极吊舱推进器。”肖阳告诉记者,“极地破冰船经过赤道区域时,那里的海水温度在30℃左右,到了极地环境,海水温度在零下2℃左右,吊舱推进系统要耐得住极寒天气以及巨大温差的考验。”
据介绍,目前,国际上行驶的破冰船80%使用的是芬兰ABB公司制造的吊舱推进器,我国的“雪龙号”“雪龙2号”也是采购该公司生产的吊舱推进器。
“我们自主研制的高冰级吊舱推进器已达到PC2等级,与芬兰ABB公司同处世界顶级水平,实现了核心装备自主可控。”肖阳说,这个等级的破冰船可破开3米厚浮冰,几乎可开辟南北极任何区域航道。
从关键技术的识别和梳理到工程机理的验证,再到工程图纸的绘制,肖阳带领团队持续攻关工程样机和产品的开发,用两年时间解决一个个难题。现在,这部吊舱推进器正在制造生产中。
更让肖阳感到高兴的是,推进器的所有部件实现了100%国内生产,70多家生产单位来自武汉、苏州、杭州、大连、青岛等全国各地,打造了完整产业链。在他办公桌显眼的位置放着一份产品开发进度表,70多家分工协作单位的开发进度表细致列在上面,他每天都要查看生产进度。
“开发北极航线需要我们制造出更多的破冰船。”肖阳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极地科考船和运输船总体数量不多,破冰等级有待提高,自主研发高冰极吊舱推进器十分迫切。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