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16日电 (沈隽宁)七旬老人因咳嗽入住咸宁市中心医院,后被确定为肺鳞癌。经咸宁市中心医院多学科专家联合治疗,患者目前已恢复出院。
肺癌,作为全世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一直令人闻之色变。以往患者就医常常需辗转多个学科反复挂号,耗时费力。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规范和推广,打破了学科壁垒,整合医学资源,实现了“专家围着病人转”。这不仅促进了肿瘤规范化诊疗,避免过度诊疗,还为中晚期肺癌患者带来生存机会,提升了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73岁的卢爷爷因咳嗽1月余,于10月10日来咸宁中心医院就诊,经收治入院后,10月17日肺穿刺活检病理: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伴坏死。10月21日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全身PET-CT检查,右肺中叶(10cm)巨大软组织团块灶,代谢增高,符合肺鳞癌征象。初步诊断为右中肺鳞癌 IIIB期。
为卢爷爷接诊的咸宁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起多学科联合会诊,邀请心胸外科、放射科、肿瘤科、病理科等科室专家,开展了激烈的讨论。经会诊讨论及心胸外科术前充分评估,卢爷爷患肺鳞癌诊断明确,可行手术挽救性切除病灶,遂转心胸外科。
![]() |
10月29日,在心胸外科主任李艳星指导下,手术团队在全麻下行右中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顺利,后期将进入肿瘤科进行综合治疗。
“在现代医学领域,晚期肺鳞癌的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作为一种局部晚期的肺癌类型,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尤为关键。经过我院MDT(多学科团队)讨论后,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方案,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我院心胸外科手术团队专业能力的考验,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误诊误治,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的等待时间,增加晚期肿瘤治疗的可选择性,制定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同时避免了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咸宁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吴飞马介绍说。(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