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763个社区纳凉点全部开放
老年人服务中心成居民首选去处
■ 社区纳凉点变身“文化客厅”
7月2日,汉阳区五里墩街道五福里社区纳凉点内凉风拂面。在棋牌区,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在棋盘间展开无声的智慧较量。书画桌前,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墨香伴着笑语静静地飘散。会议桌上,居民认真地跟着社工学习制作艾草棒。社区网格员为居民倒上花红茶、切好西瓜,全程值守,保障居民安心纳凉。图为书法爱好者正在写毛笔字。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通讯员陈陟 摄影报道
□ 长江日报记者刘晨玮 实习生王昱麟
7月2日,武汉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当日,全市1763个社区纳凉点全部开放。长江日报记者在社区探访时注意到,以往纳凉点通常设在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而如今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让老人就近就便享受康复、就餐、文娱等服务,成了居民们纳凉的首选去处。
■ 社区惠民便民服务越来越多
“这步棋下得妙啊!”2日,在硚口区长丰街道长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棋牌室里,两位老人对坐,一子落下,引得围观人群发出一片喝彩声。
今年3月运营以来,长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已接待8000多人次,在社区迅速“圈粉”。
2日上午近9时,78岁的居民张金芝在该中心门口准时刷老年卡“报到”。张金芝指着中心内摆放的血压计、电动按摩椅、计步器等康养设备说:“社区有了老年人服务中心,我每天都来‘打卡’。”
76岁的居民刘有珍坐在按摩椅上笑着说:“我每天来体验一下按摩椅,按摩完后感觉全身经络通了,走路更有劲。”
杨玉珍奶奶告诉记者:“来到中心后,我学会了下象棋,还结交了不少棋友,比在家里热闹多了。”
长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长刘慧介绍,长顺社区居民中有三成是60岁以上老人,中心开放后深受居民欢迎。
长顺社区负责人介绍,有老人提议增加排练区,社区立即划分出区域供老人们排练节目。看到来这里的老人越来越多,社区在休闲区增设了长椅。此外,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可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代办挂号、陪同就医等服务。
■ “活力老人”纳凉更是为了社交
在江汉区唐家墩街道陈家墩社区,老人多为退休不久的“活力老人”。陈家墩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面积接近600平方米,放映室、多功能厅、书画室、棋牌室、就餐区一应俱全。
2日上午,樾玜艺术团20多名团员正在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内排练,她们都是社区居民。带队老师、退休居民“瑶瑶”介绍,过去,团员们在小区户外空地上活动。今年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开放后,大家每周来这里训练。为了回馈社区,团员们主动参加社区活动,当起服务高龄老人的志愿者。73岁的团员鲁女士说:“这里凉快,大家还能在一起排练,我们越活越年轻了。”
陈家墩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里备有烫伤膏、冰袋、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夏天来了,社区文艺团体有活动需求,只需提前向我们预约申请就行。”陈家墩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负责人刘丹介绍,为了丰富居民的生活,9月初,他们将开办社区老年学校,邀请老师开设管乐班、交谊舞班、民族舞班、声乐班。
关注到暑期“一老一小”的需求,陈家墩社区将于7月中旬组织开设免费夏令营,请志愿者教导孩子们,方便老人将孙辈送到社区,实现“一老一小”同楼层内纳凉。
武汉于2003年首次启动纳凉工程,主要是为辖区内有需要的群众提供纳凉服务。全市社区纳凉点在气温达到开放条件时(最高气温达到35℃或最低气温达到28℃)予以开放。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督导社区完善纳凉点设施设备,优化服务内容,确保纳凉点安全有序运行,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