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4日电(赵燕春 陈文静 余恋)当千年古镇的青石板路遇上“00后”大学生的五彩画笔,钟祥市石牌镇正经历着一场由艺术赋能的“颜值革命”。近日,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初芒志愿服务队携“青春手绘·美丽乡村”项目走进钟祥市石牌镇,通过艺术墙绘、美育课堂与环境微改造三重实践,让这座沉淀着“豆腐郎”精神与“好人文化”的古镇焕发新生机。
20次易稿背后的文化解码:让艺术扎根古镇肌理
自今年5月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与石牌镇达成共建以来,团队深入挖掘当地非遗与历史底蕴,将“清白方正”的豆腐文化、“急公好义”的好人精神融入设计语言。历时两个月调研,20余次推翻重绘的设计稿最终转化为药王街斑驳墙面上的《老街新景》、周集村巷口的《豆腐制作民俗长卷》,以及黄金路上的《好人墙》艺术墙绘。这些总长超500平方米的“露天美术馆”,不仅让老屋街巷披上“文化外衣”,更吸引周边村民围观驻足、拍照打卡,形成“艺术改造—文化传播—村民参与”的良性循环。
蓝白扎染里的美育星火:当艺术触达留守儿童的夏天
在石牌镇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一场场浸润式美育课堂正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暑假。团队成员手把手教授传统扎染技艺,蓝白相间的花纹在手帕上晕染开时,何豆豆同学兴奋地举着作品:“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布料能变出这么美的图案!”更令人动容的是“大手拉小手”共绘食堂墙面的场景——师生与孩子们用稚嫩笔触共同勾勒出“荷花映日”与“花草满庭”的图景,让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以可视化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开展扎染、锤草印花、非遗绘画等课程17场,覆盖留守儿童50余人次。
从“磨豆腐”到“绘蓝图”:高校智力赋能乡村振兴
7月11日,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杨巧芳一行到钟祥市石牌镇实地调研实践进展,勉励同学们要在石牌传承“磨豆腐”的工匠精神,更要在首个“好人文化小镇”中汲取向上力量,将石牌的历史符号转化为文旅IP,助力当地从“文化古镇”向“美育地标”转型升级,用设计专业技能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古镇新生:当青春力量对话千年文脉
石牌镇的千年底蕴,孕育出“清白方正”的豆腐匠人精神,如今正与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碰撞出火花。从药王街的墙绘到留守儿童手中的扎染手帕,从设计图纸上的线条到村民手机里的打卡照片,艺术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着乡村的文化自信。团队成员李雨昕说:“我们不仅是在绘制墙面,更是在用青春笔触续写古镇的文化基因,让‘好人文化’与‘工匠精神’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