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7日电 (李德银 王梅芳 吴志明)7月15日一大早,荆门市掇刀区白庙街道花竹村村民陈定祥为村集体的6亩鱼塘投饲料,将120亩农田巡视了一遍。他在村集体上班,年工资收入2.8万元,村里分红1.07万元,每年有近4万元的收入。
近几年来,掇刀区引导鼓励各村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围绕产城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城乡均衡发展的可喜变化。2024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814元,全区城镇化率达到了85.58%。
借船出海兴产业,全村户户分红利
近年来,掇刀区以锂电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以汽车为主的智能装备制造、以循环为特色的绿色化工三大千亿产业快速崛起。2024年,全区工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各村转换思路,借船出海,搭乘“工业快车”,使村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
在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白庙街道花竹村投资建设的10栋科技孵化器厂房内,4家科技型企业正在繁忙运行。
“孵化器厂房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430万元的收入。”花竹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丁克华说。
2014年,丁克华任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村“两委”借鉴广东村集体的做法,建孵化器厂房,招企业进行孵化。如今,村集体拿出300万元向村民分红。
村里依托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先后办起了建设公司、物业公司、劳务公司。据丁克华介绍,今年,村集体承包了荆门盈德气体有限公司的生产管理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1100万元。
像花竹村一样,白庙街道冯庙村、江山村,掇刀石街道双泉渔场、兴隆街道惠泽园社区、团林铺镇石堰村等20多个村、社区借助和依托工业园区和大企业,采取建厂房、出租仓库等形式,壮大了集体经济。
攀高向新谋出路,产城融合显身手
近几年来,各村发挥地理优势,抢抓机遇,积极投身到产城融合发展中,围绕产业工人的吃、穿、住、行、购、娱,兴办产业。
7月10日,团林铺镇石堰村投资兴建的凤鸣湖美食街二期工程完成公开招租:11个木屋年收租金8.08万元,一栋服务楼年收租金36万元。
在木屋的正前方,凤鸣湖美食街发展日益成熟,生意持续火爆。2022年,面对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产量增加、产业工人增多,而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现状,陆华清与一班人商量后,想在附近建一条美食街。
“你有没有把握?失败了村里要陷入负债的境地。”一片质疑和担忧声传来。
“坐在家里永远没有机会;只有敢想、敢干、敢闯才有机遇和希望。”陆华清和班子成员反复酝酿,下定了决心。
万事开头难。土地手续不好审批,他们就先办临时用地;缺乏资金,他们就和团林铺镇主要负责人一同跑政策,争取乡村振兴资金。荆门市副市长、荆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掇刀区委书记周俊杰得知石堰村的困难后,带领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解决了项目落地、土地办证等问题。2022年,石堰村投资110万元兴建的凤鸣湖美食街竣工。32个门面房当年就收取了3年的租金80多万元,收回了大部分建设成本。
“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要过100万元。”陆华清充满信心。
掇刀区锂电片区位于兴隆街道,有近3万名职工。近几年来,兴隆街道各村、社区围绕产城融合,让园区充满了“烟火气”。迎春村在百盟慧谷旁建起了小吃、宵夜一条街,村集体每年增添10万元的房租收入。龙井社区在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西侧的健康路上建起了美食一条街,方便下深夜班的职工就餐,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0余万元。
通过产城融合等措施,兴隆街道迎春村、兴隆村,团林铺镇石堰村、七岭村、兴垱村等10个村发展成为经济强村。
挖掘潜力显优势,独辟蹊径产业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一些没有靠近工业和特殊区位优势的村,如何发展?全区各村扬长避短、挖掘潜力和优势,走出了一条靠培育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
为加快薄弱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荆门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掇刀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玮多次就项目建设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与村“两委”负责人深入交流,研究解决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7月15日,麻城镇板庙村村民孙红明的1100平方米的新牛舍竣工。在不远处的旧牛舍,100多头肉牛正在悠闲地吃草。他靠养牛,每年纯收入达10万元。
板庙村服务华中农业肉牛养殖基地和九牧农业牛羊养殖基地,让基地辐射带动农民增收。村委会以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建设厂房和青饲料贮存室,出租给两家公司,并辅以在养殖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板。该村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年收入达到了30万元。麻城镇雷集村大力培植稻香甲鱼养殖龙头企业——炎奇农业,通过将集体的堰塘、土地流转给企业,获取收入。去年,雷集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7.5万元。
麻城镇中山村没有资源进行发包。村里研究谋划,决定走发展人力资源的路子,服务好申通快递、极兔快递荆门转运中心。2021年10月,村办企业荆门中叁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我们村的劳务公司,每天可派出180人到快递公司分拣快递,淡季也有70多人。”中山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向宁说,去年村人力资源公司利润达到了20多万元。2024年,荆门中叁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被申通快递湖北省公司评为“优秀供应商”。村民曾玉波除耕种20亩地外,每月到快递公司上班,有近5000元的工资。
团林铺镇七岭村每年在区内企业务工人数达到40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的60%以上。
“在家务工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随着区里的营商环境、务工环境越来越好,我们还将组织大量村民就近务工。”团林铺镇七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永中说。
掇刀区在做强农村集体经济上实行“一村一策”;为每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安排一名包联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个责任单位,及时协调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项目审批、土地规划、各类办证等问题。全区建立月调度机制,每月下沉薄弱村开展督办调度。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64个,占82.05%;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有9个,占11.53%。全区呈现出以工带农、以城带乡的繁荣景象,有力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