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1日电 (邓沛)7月20日,房县门古法庭调解室里,气氛一度像拉满的弓弦。
原告老张逐一提出赔偿项目:“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不赔、不赔”被告老宋对各项费用都不认可,明显堵着一口气。
老张、老宋都住在房县中坝乡,原是关系较好的邻居,后因边界堆放货物问题起了争执,老宋“气上头”将老张打伤。老宋打人后心存愧疚,商量了一个赔偿方案,没成想老张家里人报了警,老宋被拘留了几天。从拘留所出来后老宋越想越气,倔脾气也上来了,“现在一分钱都不得赔他!”于是,老张将老宋诉至门古法庭。法庭调解室里,气氛依然剑拔弩张,老张、老宋依旧互相置气,互不肯让。
??转折出现在“题外话”时刻
![]() |
当法官因“误工费”看似“不经意”问起老张生计,老张说是做大曲酒的。老宋插话说“我家也是做酒的。”
中坝大曲酒有百年悠久历史。作为酒乡人,老张讲述起来眉飞色舞,老宋听着老张的讲述,也适时补充。从酿酒心得到坊间传闻,两人一唱一和,酒乡人的骄傲溢于言表。
调解室“气场”奇妙翻转
曾怒目相对的两人,因家乡特色产业,悄然融化“心结”坚冰,激烈争执化作滔滔不绝的“酿酒经”。
在两人敞开心扉后,赔偿细节迅速敲定。最终,老张老宋两双酿酒人的手带着释然的笑意紧紧相握。
小事连民心,解纷需解心。这场从“对头”到“酒友”的奇妙和解,恰恰印证了法庭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桥头堡”,不仅是法理的天平,更是乡土解忧人。与其向民众输送“冷硬”的法条,不如走出审判庭,在充分了解案情民意、社会风俗、经济产业的基础上,用当事人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方式、理解得了的法理、接受得了的道理,找准切入点、打开心结、案结事了,让司法的温度与智慧浸润千家万户。(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