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全国文明家庭熊良淦:以 “忠” 立世 以 “孝” 传家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7月24日 11:57
2025年07月24日 11:57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4日电(胡传林 熊高旭 胡梓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在“中国桂花之乡”咸宁市咸安区的街巷里,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主治医生熊良淦的故事如桂香般绵长。28年扎根基层医疗一线,他以“忠”履职,用医者仁心守护群众健康;10余年侍奉病榻双亲,他以“孝”传家,用寸草春晖诠释亲情大爱。这位1974年出生的共产党员,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将“忠孝”二字写进人生轨迹,让文明家风在岁月中沉淀成最动人的风景。

  医心向“忠”:白衣执甲护民生

  从医28载,熊良淦始终把“让患者少受苦、好得快”当作初心。他深耕业务不松懈,实现零医疗事故、零医患纠纷的纪录;待患者如亲人,轮休时下沉社区做志愿服务,成了小区居民随叫随到的“家庭医生”。

  71岁的谭爹爹带着“医技仁心,杏林芳华”的锦旗登门致谢时,眼眶泛红地细数着往事——孙子自2023年感染支原体肺炎后,成了流感季的“常客”,每月至少发烧两次,课业都受影响。是熊良淦一次次在电话里耐心分析症状,周末特意留诊细致问诊,最终建议结合中医调理:“孩子体质弱,得像种庄稼一样慢慢养。”他手绘食疗方、标注艾灸穴位,甚至帮着联系靠谱的中药房。三个月后,孩子感冒次数从每月两三次减到半年一次,冬至那次感冒也仅用一周就康复。“现在孙子见人就说‘熊伯伯比特效药还灵’!”谭爹爹的笑声里满是感激,而这样的故事,在熊良淦的诊室里时常上演。

  危急时刻更显担当。2020至2023年新冠疫情期间,他请缨驻守发热门诊这个“病毒前沿岗”。两个多月里,他不仅接诊千余例患者,还自制“新冠防护顺口溜”,用方言给老人讲解“戴口罩就像给鼻子戴‘盾牌’”,帮大家驱散恐惧。

  家风传“孝”:寸草春晖暖桑榆

  “父母养我小,我陪父母老。”这是熊良淦挂在嘴边的承诺,更是他13年照料痴呆父亲、多年陪护患病母亲的行动指南。2019年,熊良淦父亲中风需要全护理,右半身偏瘫、无法说话,常有暴力倾向。有次熊良淦给他翻身,老人突然一拳挥在他脸上,嘴角当即肿起渗出血丝,他捂着嘴一边笑着哄父亲,一边继续给父亲按摩。为了让卧床的父亲不长褥疮,他每天三次翻身。父亲吞咽困难,他买了最高配的打浆机,把鱼肉、蔬菜、杂粮按比例打成细糊,一勺勺喂进父亲嘴里。为了唤醒父亲的意识,他每天下班就坐在病床前,翻出老照片讲给父亲听,哪怕他毫无回应,也坚持说两小时。后来父亲能微微点头了,他兴奋得像个孩子,当即网购了站立训练床,和兄弟轮流扶着父亲练习,哪怕每次只能站30秒,也觉得“离康复又近了一步”。

  熊良淦母亲患糖尿病多年,他买来血糖仪为其测血糖,测量数据记了满满三大本,哪个牌子的胰岛素副作用小、哪种杂粮饭升糖慢,他比药剂师还清楚。2021年母亲做心脏起搏器手术,他连续一周睡在医院走廊,术前帮着练习床上排尿,术后每小时帮着按摩双腿防血栓。对待岳父母也一样,岳父有哮喘,冬天一受凉就犯病,他每年立冬就把老人接到城里,卧室提前备好加湿器、制氧机,半夜听见咳嗽声就起来给老人拍背喂药。小区张阿姨有高血压,子女不在身边,他每周上门量血压、送药,还把常用药的服用时间写在卡片上贴在药盒上。“熊医生的手机号,我们小区老人几乎都存着,比120还管用!”社区网格员小汪说。

  德润人心:荣誉满墙映初心

  一人多高的荣誉墙,是熊良淦一家的“成长相册”:1998年全市抗洪先进个人证书边角已泛黄,2020年“最美抗疫志愿者”奖章仍闪着光,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2025年全国文明家庭的牌匾摆在最显眼处……每一项荣誉背后,都藏着具体的故事:是诊室里深夜亮着的灯,是病床前反复搓热的按摩手,是妻子默默备好的夜宵(他常因值班错过饭点),是儿子学着给爷爷喂饭时洒在衣襟上的米糊。

  “他用平凡坚守诠释了党员担当,更让家风的力量直抵人心。”咸安区妇幼保健院党办主任邵国平的评价,道出了这份感动的真谛。

  从医疗一线到家庭小院,熊良淦以“忠”立世、以“孝”传家,让“忠孝”美德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也让文明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