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5日电 (朱亚平)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的林荫道上,总有学生追着初中语文教师姜兴伟喊“姜姜妈妈”“知心妈妈”。从教近二十载,这位身兼第二党支部书记的党员教师,始终将“咸宁市十佳师德标兵”“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深藏心底,把“德育是教育的生命线”刻进日常。她以母亲般的温柔化解少年成长的迷茫,用智慧与坚守为孩子们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让无数迷途的心灵重见阳光。
以爱化人:做迷途学生的“心灵摆渡人”
“挽救一个问题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这是姜兴伟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二十年来的教育信条。她的办公室抽屉里,一张泛黄的纸条格外珍贵,上面是曾挥拳向父的网瘾少年小贺同学的笔迹:“走出迷途,重见阳光。姜老师是我最信任的知心妈妈。”
多年前,当小向同学半夜偷手机打游戏、以离家出走要挟父母时,当小贺同学因网线被拔而怒冲家人时,绝望的家长几乎放弃。作为班主任的姜兴伟却主动接下“烫手山芋”,利用休息时间带他们爬山、踢足球,用户外活动一点点置换网络沉迷的时间。九个月的拉锯战里,她的笔记本记录着每个细微变化:小向同学在足球场找到热爱,最终以体育特长生考入重点高中;小贺同学摆脱网瘾与早恋困扰,昂首走进鄂高校园。“这是我家两代第一个鄂高生!”小贺同学父亲哽咽的电话里,满是抑制不住的自豪与感激。
2022年秋季,她接手的毕业班堪称“硬骨头”:6个单亲家庭、3名留级生、5名孤残学生,还有患躁狂抑郁症的小丁同学。当小丁突然情绪爆发时,其他老师手足无措,姜兴伟却用专业心理学知识搭建沟通桥梁。她每天找小丁同学散步聊天,在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陪她画情绪绘本。渐渐地,“活着没意思”的哭诉变成“遇到你是我的幸运”的信任,中考放榜日,家长含泪送来锦旗,“再造之恩”四字重若千钧。
家校同心:当成长路上的“命运合伙人”
“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向奔赴。”姜兴伟德育笔记扉页的这句话,被她践行成每届学生100%的家访覆盖率。她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设计的“家校联系卡”上,家长可勾选“亲子矛盾”“营养配餐”等需求,她总能第一时间响应,和家长共商“育儿经”。
2023年主动申请乡村支教时,看到孩子们匮乏的课余生活和留守家庭的困境,她多方奔走,为全校争取到三轮音体美专业课程,募集来篮球、画板等器材。一年后乡村学校撤并,孩子们跟着她到城区新校就读。课间,他们穿越几栋教学楼来拥抱她;期末,内向的小欣举着94分试卷大声报喜;抽屉里,总藏着孩子们偷偷塞的交心纸条……这些温暖瞬间,成了她支教岁月最珍贵的礼物。
她把家访心得汇编成纪实手册,“家访五步法”“特殊家庭沟通要诀”成了年轻班主任的实操宝典。这种无死角的守护,让她创下十多年班主任“零投诉”纪录。正如家长感谢信中所说:“姜老师不仅教孩子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父母。”
党建引领:做立德树人的“先锋播种者”
作为党支部书记,姜兴伟创新“党建+德育”模式,让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学雷锋月,她带党员教师和学生走进社区孤老家,把德育课堂搬进现实;抗疫期间,她牵头的“医护子女帮扶群”汇聚50余名党员教师,开发的心理疏导课温暖了孩子们的留守时光;“致敬经典”课本剧活动中,学生在演绎中体悟家国情怀,曾怯场的90后教师小赵在她鼓励下,从活动策划成长为省级教学能手,激动地说:“您让我相信年轻人能创造奇迹!”
她建立党员一对一帮扶制度,把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在她影响下,党支部成了育人堡垒,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担当。正如她演讲中所说:“当爱与责任成为本能,教育的星火自可燎原。”
毕业季,姜兴伟总被学生层层围住。网瘾少年带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报喜,躁郁症女孩发来学生会主席任职照,听障学生用手语比划“姜姜妈妈,我想您了”。这些瞬间,印证着她“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初心。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春雨浸润心灵。姜兴伟用二十载坚守证明:教育的真谛,就是用爱与责任,为每个少年点亮心灯,让他们带着温暖与力量,走向充满希望的明天。(完)
![]() |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