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18日电(唐东军)在长江这条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关键咽喉——三峡坝区,每天都有众多船舶往来穿梭,它们如同灵动的音符,共同奏响着这条古老水道繁忙而充满活力的乐章。如今,一项颇具创新性的举措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航运生态,船电宝的出现,为船舶航行及靠泊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也为守护长江生态环境、提升航运效益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清晨,阳光洒在三峡坝上秭归江段的江面上。“亲河1038”号散货船缓缓靠泊在码头。船长李安邦像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准备安排船员接岸电。这一次,他的船舶首批试用上了船电宝,让他轻松不少。
“以前船舶靠泊时,接岸电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李安邦回忆起过去,不禁皱起了眉头,“那时候的老式岸电设备还没有升级改造,岸电接插件标准不统一,得费好大的劲儿。而且还得安排专人时刻盯着,生怕出现一点问题。”
说话间,他来到船电宝旁,这个类似冰柜的设备安静地伫立在船舱,没有传统柴油发电机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一位默默守护的卫士,静静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船电宝全称为船舶储能电源系统。它就像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超级充电宝”,是一种集电能存储、充放电、远程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式、更替型、共享型的大容量船用电源设备。作为岸电接入系统的一种补充模式,可满足船舶在无岸电接入且不启动柴油发电机时的基本生活用电需求。
在航行过程中,船电宝可利用船舶柴油发电、光伏设备发电或者小型风电设备发电,进行电能补充;当船舶靠泊码头时,只需将船电宝与船舶电力系统连接,就能快速为船舶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满足船上照明、空调、厨房设备等各类用电需求,真正做到了大容量储能、快速充放电。
“船电宝,环保、省心、安静又简便。以前船舶靠泊时,船上设备的运转和船员的生活用电只能依靠传统的柴油发电机发电,噪音和尾气免不了。”李安邦兴奋地介绍道,“现在有了船电宝,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这时,负责船电宝日常维护和操作的船员轮机长王斌走了过来。他熟练地操作着船电宝,展示其便捷的功能。“这个操作界面特别简单,一键就能切换供电模式。”他一边演示一边说道。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船电宝带来的经济效益,李安邦仔细算了一笔账。“船舶靠泊时使用船电宝,与以前用柴油发电机相比,能节省一半多的费用。而且,由于减少了柴油发电机的运行时间,设备的磨损降低了,维护成本也跟着降了下来。这对于我们船东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实惠,船员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
安装船电宝意义深远。从环保角度来看,三峡坝区生态敏感,船电宝的使用,削减了船舶靠泊时的废气排放,共同守护这片碧水蓝天;从经济角度而言,与柴油发电相比,它能节省燃油费用50%以上,有效减轻了船东的经济负担。
作为扼守长江“黄金水道”的关键节点,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由三峡船闸与三峡升船机组成。三峡船闸自2003年6月18日通航以来,年货运量连续11年突破1亿吨,并连续3年突破1.5亿吨。三峡升船机自2016年9月通航以来,累计通过游客超185万人次,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船电宝在三峡坝区水域投入推广应用后,便日益赢得广大船东的认可。统计数据显示,仅在三峡坝上水域,就有100余艘船签约,15艘大型货船完成了船电宝的安装。
今年6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积极研发绿色船舶动力技术,推动形成绿色航运产业链。船电宝的推广,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为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长江流域首个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化长江建设和绿色航运发展,船电宝是我们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亲河1038”轮在船电宝安静而稳定的供电中,静静地停泊在码头。从人力划桨、帆船,到煤炭、柴油,再到电力、氢能、甲醇等清洁能源,长江船舶动能的变迁,不仅勾勒出航运技术的革新轨迹,更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理念在长江“黄金水道”上的实践成果。(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