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8日电 (刘爱理)近年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十堰经开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痛点攻关,突破“指尖”难题
7月23日,走进湖北汉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调试车间,一台自主研发的服装自动化柔性布料抓取设备正高效运转。只见其灵巧的机械臂精准吸附、轻盈翻转,无论是薄如蝉翼的超细面料,还是具有一定厚度的PVC模板,都能稳定抓取、流畅传递,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安静无声。这标志着纺织服装行业长期存在的柔性布料精准抓取与分层这一“卡脖子”难题被成功攻克。
“通过核心技术创新,我们实现了设备对各种尺寸服装模板及不同厚度、材质面料的广泛兼容,特别是突破了0.1毫米超薄布料稳定抓取的关键瓶颈。”公司董事会秘书卢芳指着运行中的设备说,这套集成了高精度抓取、模板开合、布料叠放、成品码垛等多项功能的智能装备,深度融合了智能排产与实时监控技术,有效支撑了服装行业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的“柔性制造”转型需求,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 |
创新驱动发展,锻造核心优势
7月21日,在湖北帕菲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试制车间,技术人员正对新一代新能源智能遥控清障车进行紧张的测试。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帕菲特公司面对商用车市场的激烈角逐,依托其56项发明专利,持续巩固在新能源应急救援专用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公司副总经理张军手持遥控器,现场演示了这款新产品的核心功能。“这款行业首创的智能遥控清障车,具备远程操作(约15米)、一键式简易控制、实时数据互联、自动称重安全防护和语音交互五大核心优势。”他进一步解释,操作人员无需在车体上手动操作,通过遥控器即可在安全距离外完成托板升降、延伸收回、牵引绳收放等全套救援动作,每个按键对应独立功能指令,大幅降低操作门槛,普通司机经简单说明即可上手。同时,车辆通过网络互联实时上传救援过程信息,便于后台管理。新增的自动称重功能配合语音报警,能有效防止超载行驶,保障作业安全。“目前产品已进入最后测试验证阶段,预计8月可实现量产。”
张军介绍,近十年来,该公司坚持将年主营业务收入的4%以上投入研发,年均研发经费超2000万元。同时,企业深化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高校的产学研用合作,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攻关新能源专用车智能化技术,不断筑牢技术壁垒,提升核心竞争力。
强化政策赋能,厚植创新沃土
今年以来,十堰经开区以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核心,多措并举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区经济发展局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干部冉代介绍:“上半年(1-6月),全区组织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8家;通过‘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等创新金融工具,为129家企业提供授信支持6.42亿元;同时引导20家企业申报省、市重点科技项目。”
冉代表示,经开区将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着力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强化金融对科技产业融合的精准滴灌作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创新动能。(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