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30日电 (肖文姝)近日,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能源引擎,智造强国”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湖南、广东两地,走进国家高新企业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围绕“智能制造”“科技强军”“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了一系列实地学研活动。
武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首先走进湖南省长沙市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实地参访了数字化生产线与智能制造车间,观摩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远程控制平台等先进技术,切身感受“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升的澎湃动能。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三一重工技术骨干现场分享了三一在新能源重卡、电动挖掘机等领域的探索实践,强调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战略的融合路径。在机械轰鸣中读懂了中国制造的“内功修炼”,也看到了科技赋能民族工业的无限前景。
实践队一行走进中车株洲所,这家被誉为“轨道交通国家队”的核心企业,是我国高速列车牵引系统、永磁电机等关键技术的策源地。学研过程中,队员们参观了企业展厅、实验室和牵引系统总装车间,现场聆听科研人员讲述如何攻克“卡脖子”难题的艰辛历程,深刻领会到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新突破,国家才能在一些科研领域实现弯道超越。他们对“交通强国”的理解,也不再停留于车速,而是延展至背后科技积淀与产业体系支撑的深刻领悟。
实践队还来到长沙某大学智能科学学院。该院聚焦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无人系统等领域,是国家智能科技战略布局中的中坚力量。实践队成员实地参观智能机器人平台与无人系统实验区,深入探讨科技成果与国家智造的双向转化动能。
实践队最后走进广州发展集团,该集团在清洁能源、碳资产管理与天然气运营等领域具有广泛布局,是广东能源结构优化的中坚力量。学研团队参观了能源调度中心,详细了解风电、光伏与天然气发电的系统化管理模式,深入探析“双碳”战略下能源企业的转型机遇与挑战。“过去我们在课本中学习碳中和,现在我们在一线聆听到了每一度电背后的绿色故事……”学研队成员肖文姝发出这样的慨叹。
短短四天,实践队跨越千里,走进四家标志性单位,涵盖制造业、交通装备、科研与能源改革等关键领域。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中国制造的坚实底座,用对话探寻技术报国的真实脉络。
“时代把宏大的命题交给我们,只有走出去、沉下去,才能真正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分量。”实践队指导老师总结道,“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