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咸宁高桥镇:干群合力为稻田 “解渴”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7月30日 11:33
2025年07月30日 11:33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30日电 (胡剑芳 李婷婷 刘波 张清川)连日来,高温少雨天气持续,咸宁市咸安区高桥镇3270亩中稻生长受到影响。

  “清沟渠、架电线、购水泵、建泵房,或分批放水直流灌溉,或多级提水借水调水。”高桥镇2000余干群主动作为,一幅战高温保生产的画卷在绿色田野间展开。

 

  澄水洞村:提水抗旱解民忧

  7月26日,户外气温近38摄氏度,澄水洞村阳武干渠陈新泉段,村党总支书记陈绍宏一身泥水,正带领村民清淤疏管。

  “以干部辛苦换村民水田灌溉、粮食稳产,一切都值了。”连月来连轴转,陈支书晒得又黑又瘦,却信心满满地笑道:“团结一心,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7月10日,澄水洞村17组村民殷望珍带着急切语气打来求助电话:“陈支书,大屋垅塘塘埂可能堵了,水放不下来,我家170亩中稻田快干了,等着水灌溉呢!”

  “别着急,我来想办法,保证有水灌溉。”陈绍宏语气坚定。

  由于该塘水位较高,塘坝宽12米多,坝下放水闸口距离塘坝近24米,三批专业疏通公司作业后均无果,称需等到秋季枯水季才能施工疏通。可旱情不等人。陈绍宏当即联系镇供电所,先将电线拉到田边,购置水泵提水抗旱,解了燃眉之急。

  望着“救命水”汩汩流入自家稻田,殷望珍笑开了花,对跑前跑后为村民解忧的镇村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澄水洞村面积大、村组多,因无过境河流,灌溉基本依赖塘库蓄水,抗旱压力尤为突出。早在今年6月底,村里便预判到夏季干旱风险,组织挖机对10组栗米塘、11组领下张的沟渠进行清淤疏浚,提前解决了2个组49户116人85亩农田的灌溉排水问题;7月11日和13日,又两次聘请专业人员疏通灌溉管道,解决了17组大屋垄水塘、6组司裴游的输水“肠梗阻”,保障了周边60户约2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截至目前,该村已组织30人次参与抽水抗旱,调度水泵8台,铺设输水管带500米、电线300米,投入资金3万元。

  白水村:建站清沟保水畅

  白水村是高桥镇重点农业片区,作为“白水畈萝卜”发源地,拥有蔬菜种植基地1000余亩、瓜果基地200余亩、鱼稻共生基地50余亩,农业年经济产值超1000万元。

  7月22日,20余名干部群众顶着烈日参与泵站建设,有的搅拌混凝土、有的拖运建材、有的扎钢筋、有的砌砖,施工现场一派忙碌。

  “工程预计8月初完工,这将为白水村抗旱提供有力支撑。”分管农业的镇干部刘波说。

  26日,白水村23组村民孙云子主动加入沟渠清淤队,挥汗鼓劲:“大家加把劲,清好沟渠,农田就能直流灌溉了!”

  为保障水田灌溉,村里发动100余名群众参与水渠清淤、管道疏通,清理沟渠近200米,清淤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同时,争取到区发改部门小型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新建灌溉沟渠600米、整治水塘2口。在区农业农村局、应急局、水利局支持下,新增2台15千瓦水泵投入抗旱。

  自5月起,高桥镇提前采购抗旱物资设备,推进河堤、水库塘堰及沟渠修复,完成王宗儒水库除险加固、刘君淑水库坝面修复、6座小(二)型水库输水设施修复等工程;明确4座头顶塘堰、2座病险塘堰和102口当家塘的管护责任人,组建了51人的镇级抗旱队伍及11支共238人的村级抗旱队伍。

  目前,全镇共投入23万余元,调度水泵47台,铺设输水管带3300余米,疏通沟渠2000余米,为3270亩水稻田“解渴”。(完)


【编辑:刘莉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