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科教体育
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在武汉落幕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7月31日 09:50
2025年07月31日 09:50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31日电 (袁巧)以“笔筑星河,寻梦十八年”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7月30日在武汉大学体育馆举行。

  本届总决赛由中国写作学会主办,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武汉大学文学院、课堂内外共同承办。

为获奖选手颁奖。

  作为教育部审批通过的2022—2025学年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44项竞赛之一,本届大赛于2024年9月底启动,全国共有2242所高中学校、超过140万学生参与初赛。经过9个月初赛、省级决赛的选拔比拼,最终有2766名选手赴武汉参与全国总决赛,以现场完成限时命题作文的方式进行最终角逐。

  今年总决赛题目以“一线”为题眼,文体题材不限。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宋时磊作试题解析时认为,与往届相比,该命题题意清晰、明确,降低了审题难度,考生可以从历史、现实和科幻等多角度立意,有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宋时磊表示,优秀的创新作文,往往诞生于对平凡词语的深度挖掘和个性化诠释之中。在评审中也确实看到多数同学能够将“一线”内化于心,外化成篇,揭示词汇背后的深层意蕴。

选手参加总决赛。

  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大赛邀请中国写作学会专家、高校人文学科教授、语文教研工作者、著名作家等61人担任专家评审。最终,山东省鱼台县第一中学甄泽祺、厦门外国语学校李司宸、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何思琪、江苏省宿迁中学米欣妍、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韩天佳、长沙市周南中学张韵祉等18名学生荣获特等奖。大赛还评选出一等奖300名,二等奖1200名,三等奖若干。

  颁奖典礼上,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方长安指出,中国写作学会始终以培养青少年写作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为己任。他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创新性写作仍然非常重要,伟大的作品都不是模仿品,人工智能不能代替精神活动和审美感受,也永远不能代替人的写作。

颁奖典礼现场。

  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于亭认为,在人工智能冲击下,读和写作为人类的本能和上层文化的能力在日益衰退,所以创新作文大赛提倡“写下即永恒”,就显得尤其与众不同,它不断地强调以读和思为基础的写,对人的内在卓越性具有现代意义和养成意义。

  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原名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创办于2006年,至今已有超2000万青少年在这个平台上用笔墨书写青春,用文字畅想未来。今年是大赛举办的第十八届,大赛组委会特别策划了“寻梦十八年”公益活动,开展寻找“创新领航校长”“创新领航教师”“时光同行者”等系列活动,传递教育理念,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并热爱文学创作,挖掘并宣扬教育领域的创新典范。(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