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湖北五峰:“1+4+N”模式托举茶乡未来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7月31日 10:50
2025年07月31日 10:50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31日电 (石建锋)七月的五峰,茶园叠翠,山歌悠扬。暑期来临,“孩子去哪儿”的难题再次萦绕当地800余户家庭心头。今年暑期,一套创新模式化解了这份焦虑——五峰以1套团省委标准课程为基,4大核心服务为支柱,N项特色服务为延伸的“1+4+N”体系,让30个托管服务点如星火般点亮城乡。

  乡情铸魂:光影里的家园对话

  清晨,采花乡黄家台村服务点的教室里,晨光漫过窗棂,12岁的伊伊趴在课桌上,指尖跟着光影里的茶芽轻轻移动,“媛媛姐姐,这张照片里的茶树怎么东倒西歪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告诉她:“那时候是零散种植,现在你看这连片的生态茶园,还有观光步道呢。”

  “爸爸总说‘一片叶子富全村’,这是真的吗?”伊伊仰起沾着晨光的小脸问。田媛笑着点头:“对呀,茶叶就是我们五峰的‘金叶子’!”

  这流淌的光影,正是五峰“乡情铸魂”的精心设计。团县委为全县30个服务点定制的“我和我的五峰”标准化课件,用高清图片串联起家乡的变迁。在富裕冲村,非遗“打溜子”传承人讲课时,会望着课件里的吊脚楼图片,把节奏比作“雨滴打瓦”。当童声跟着课件里的鼓点哼唱,当茶山的故事成为家庭餐桌上的话题,土家文化的根脉便在下一代心中悄然生长。

  防溺护安:岸边的“智慧小救星”

  午后的清水湾村服务点操场,9岁的章章踮着脚比划“呼救手势”,手臂伸直又落下,像只笨拙的小旗子。“要像举着星星一样有力,远处的人才能看见哦!”志愿者万玉清蹲在他面前,握着他的小手调整动作。

  课堂上刚看完防溺亡案例视频,章章问:“万老师,如果看到同学掉河里,我能跳下去拉他吗?”万玉清摇摇头,指着旁边捆成捆的塑料瓶:“咱们是‘智慧小救星’,不是‘莽撞小勇士’。你看,把这些扔过去当漂浮物,再大声喊‘有人落水’,才是最管用的。”

  五峰的防溺护安教育,向来注重从认知到实践的闭环,课堂用本土案例视频让孩子直观看到野外水域的“隐形风险”;户外演练时,从呼救手势到漂浮物制作,每个动作都对应着可能发生的危险场景。傍晚5点家长来接时,万玉清会笑着和章章奶奶说:“今天学会用衣服做救生圈呢!”而老人手机里收到的“傍晚别去溪边玩”的提醒,正是30个服务点每日执行的家校对接机制之一。

  健康润心:听诊器与“情绪云雾”

  桥河社区的生理课上,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朱医生举起肺器官模型:“吸气时它像涨起来的气球,总抠鼻子、不洗手,细菌就会跑进去哦。”7岁的辰辰赶紧捂住鼻子:“我再也不抠了!”

  而在县图书馆服务点,心理咨询志愿者杨老师正和10岁的小宇玩“情绪云雾”游戏。“你今天的‘云雾’是什么色?”杨老师指着画纸问。小宇小声说:“有点灰,妈妈没接我电话。”杨老师拿起画笔添上阳光:“就像山路十八弯,绕绕就到山顶了,妈妈在加班呀。”小宇的眉头慢慢舒展。

  这些让孩子轻松接纳的健康引导,藏着五峰托管班的用心。为了让身心健康服务更贴孩子的心,托管班特意联合县委统战部、县红十字会心理志愿服务队,把专业知识“翻译”成孩子能懂的语言,把“情绪管理”比作“云雾聚散”“山路弯弯”,让心理咨询少了距离感;邀请高校医生用模型、游戏讲透生理知识,让“健康”从抽象概念变成日常能做到的小事。

  美育启蒙:拓印纸上的自然与传承

  牛庄乡的树荫下,6岁的美嘉把枫叶蘸上颜料按在纸上,举着作品雀跃:“周老师,像不像小蝴蝶?”湖北美术学院的周老师笑着点头:“再加点西兰卡普的小纹路,就更棒啦!”

  孩子们笔下的自然与传承,离不开课程里的巧思。五峰的美育启蒙,始终跟着孩子的视角走,低年级从自然拓印感受美,高年级在传统纹样里加“家乡新景”。红色资源丰富的点位,则把革命故事融进艺术创作。志愿者从不直接“教技巧”,而是像周老师那样说:“你眼里的家乡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当孩子的作品里既有枫叶拓印,又有红军星星,美育早已不是“画画课”,它是让孩子发现“生活即美”的眼睛,是让红色精神、民族文化通过画笔“活”在心里的纽带。

  N项特色:量身定制的成长礼物

  五峰县图书馆“阅读奇趣营”里,7岁的文雅和徐老师共读《宇宙的另一边》,突然举手:“宇宙的另一边,五峰的茶叶是不是长在云朵上?”徐老师翻出茶园卫星图:“咱们五峰的茶园本就在北纬30度的云雾里呀!”

  这些“N项特色”,是五峰“1+4”体系的延伸:联合企业、高校、公益组织,把阅读、地域连接、健康锻炼等需求“打包”进托管班。它不追求“一个样”,而是像给孩子量身做衣服,喜欢读书的有“奇趣营”,关注远方的有“地图课”,偏远村的孩子有了新绘本。

  “民生服务既要‘解当下之忧’,更要‘育未来之苗’。”五峰团县委副书记程飞龙表示,将以“1+4+N”模式为抓手,将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创新相结合,用看得见的举措回应群众对“安心托管”的期盼。(完)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