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5日电 (陈玲 罗洋)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铺镇联合村的暑期托管班里,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13名师生,正以艺术为笔,为乡村孩子绘就美育新图景。
![]() |
这支师生队伍锚定“思政+专业+乡村振兴”融合路径,借支教服务传递艺术温度,以非遗传承厚植文化根基。美术课堂上,队员们化身非遗“摆渡人”,为孩子们梳理竹扇的历史脉络,手把手传授制作技艺。当形态各异的竹扇在孩子手中成型,童真笑颜里,非遗传承的种子悄然播撒,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也在实践中化作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感悟。“看到孩子们专注又雀跃的模样,就懂了支教的意义。”队员的心声,道出美育赋能的力量。
舞蹈课上,竹扇成为灵动道具,握扇、提扇、夹扇的古典韵律,与孩子们的翩然舞姿交织。实践团队队员程欣欣惊叹:“男孩们大方起舞的样子太动人!”映照出艺术打破壁垒、滋养自信的魔力。而在音乐课的民族器乐世界里,竹笛清脆、琵琶灵动随国漫片段流淌,队员柯心北感慨:“孩子们对民乐的熟悉度,让我们看见民族音乐的广阔未来”。队员们以热忱与专业,为乡村孩子架起通往艺术殿堂的桥梁,让音乐之美浸润童心。
“借美育课程带孩子们畅游艺术天地,收获知识与快乐,更塑造自信表达力。”指导老师孙银讲述支教初心。此次实践形成“艺术教育-文化传承-启智润心”闭环,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让艺术持续滋养乡村孩子心灵,为乡村美育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书写校地共建的美好篇章。(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