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湖北鹤峰:育苗大棚闲时不闲 吹响烟农增收号角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8月11日 10:02
2025年08月11日 10:02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炎炎夏日,鹤峰县燕子镇董家育苗工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景象。一根根红菜苔苗在浮盘里跃跃欲出,自动喷淋系统和加肥系统的运转声让育完苗后闲置的大棚热闹了起来。

 据介绍,育苗工场通过实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育苗大棚温控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智能化。管理人员实时采集育苗的环境数据,使苗床秧苗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生长环境中,实现育苗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温室大棚烟苗生产和管理效率。工作人员还能依据育苗池水位以及基质水份等传感器的数据分析,实现水肥的智能管理,通过手机查看大棚里的温湿度,在手机上操作就能调控大棚温湿度,从而实现育苗管理更简单,用工成本更低。“我们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入社的烟农先带动示范,把他们增收明细成绩单‘晒出来’,鼓励引导其他烟农‘动起来’。这既提高了苗棚利用率,又增加了烟农收入,还增加了合作社收入来源。”该育苗工场负责人杨年高介绍道。

  “我今年在育苗工场租了2个大棚,一共育了1200余盘红菜苔苗。在这里租金便宜,方便管理,作业简捷,省了一半人工,秧苗成活率达到98%以上,育出的秧苗整齐、健壮、质量好。”董家村烟农夏万新远远望着那一盘盘长势喜人的秧苗说道,今年,他准备在8月中旬将这些秧苗栽下去。“栽80亩完全不成问题。按照往年行情,一亩田能产700来斤红菜苔,按市场保守价3元/斤,毛收入就有16.8万元呢!”夏万新说。

  为进一步提高育苗大棚综合利用效率,该县大力推进“烟草站+合作社+烟农”的模式,即烟草站网格化责任技术员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合作社提供综合利用场所和设施,烟农实施多元化增收种植。烟农争先恐后在苗棚内种植瓜果、蔬菜、药材、花卉等,成功让“闲置棚”变身了烟农的“增收棚”。

  该县育苗工场每年集中培育烟苗在3—5月份,其余时间均能实施大棚综合利用,夏种时令蔬菜瓜果,秋冬种高山特色菜苔已成常态。同时,每处育苗工场能够一年里不间断为15名左右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年均增收超3.2万元。不仅鼓了烟农的“钱袋子”,还丰富了工场附近村民的“菜篮子”“果盘子”。

  据统计,今年全县15处集中育苗场所已有12处进行了综合利用,利用率达80%。合作社通过加强育苗工场大棚集中管理和统一规划,在租、种、管、收等环节有序运行。全县租种在大棚内的蔬菜和瓜果,预计可助力烟农户均增收6万元以上。

  近年来,鹤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不断探索烟用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新模式,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努力打造“烟草+蔬菜”“烟草+瓜果”“烟草+药材”“烟草+花卉”等一系列产业新格局,实现了“一棚多育、一房多用、一地多收”,烟农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阔。(陈银建)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