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绿富美”何以在八百里清江实现?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8月18日 10:06
2025年08月18日 10:0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18日电 (向珊)碧波荡漾的清江,宛如一条翡翠绸带,蜿蜒于秀美的喀斯特地貌腹地,滋养着富饶的生物群落,成为长江重要支流上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清江画廊”景区。杨津 摄

  都说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但口中的无价之宝如何变为现实中的金山银山?1987年起,清江之上相继矗立起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三座水电站。截至2025年7月底,三座电站累计输送绿色电能1669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标煤约5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13000万吨。

  然而,清江的馈赠远超电能本身。一场以水为媒、由坝触发的深度连锁反应,正驱动着整个流域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优解”,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绿富美”之路。

  山水变现,画廊生金

  曾几何时,清江之美“养在深闺人未识”。

  隔河岩水库建成后,清江长阳段72平方公里的水域内形成了“山水相依、湖湾交错”高峡平湖奇观,“清江画廊”风景区由此得名。2012年该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后,带动长阳县旅游实现历史性跨越。

清江隔河岩水电站。胡九思 摄

  “从2012年到2024年,全县游客量从302万人次增长为1622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8.1亿元跃升至141.1亿元,占GDP比重从20.5%提升至64%——这就是良好生态带来的巨变。”长阳县文旅局宣传推广股牵头负责人覃严芳说。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清江的魅力精髓,“我们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活’的山水。”清江画廊公司副总经理简勇说,“结合沉浸式土家文化体验,依托14艘仿古游船和6艘快艇构成的‘水上风景线’,让游客深度融入画境。”

  生态价值兑现为市场收益。2024年,清江画廊单景区游客量突破60万人次,仅门票和船票收入即达7000万元。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绿就是护财富。2023年,清江画廊纯电动游船“夷水号”投运,年均可减少碳排放120吨。“明年5月,还将新增6条纯电动客船。这些投入,是对清江山水最好的守护。”简勇介绍,景区还建成清江首个船舶防污染码头,年处理船舶垃圾约16吨、污水192吨,实现污染闭环管理。

  下游15公里处,高坝洲电站库区波光粼粼,湖北省第一家注册民宿——2017年开业的长阳清舍客栈临江而立。

清江高坝洲水电站。杨津 摄

  因高坝洲大坝的伫立,清江在长阳县城段放缓了脚步——平静的江面倒映着山峦的青翠,眼前的山水画卷,便是这家民宿最大的卖点。

  “游客就是冲着清江的山水来的。”客栈老板李辉笑言。旅游旺季的“一房难求”,正是生态价值最直观的市场认同。

  活水红利,鱼水共兴

  好山好水孕育好物产。“好生态—好水源—好产品”的价值链在清江实现闭环。

  在号称“鲟鱼之乡”的湖北宜都天平山村,“中国清江鲟鱼谷”的巨大厂区成为清江高坝洲库区新地标。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体鲟鱼养殖车间,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110余万尾鲟鱼在占地超500亩的养殖基地内栖息繁衍,其核心产品——鱼子酱年产量已突破1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份来自清江的“水中软黄金”,被精心包装后跨越山海,端上了欧美、中东及国内高端餐厅的餐桌。

  “养殖高品质的鲟鱼,关键在于恒低温、高溶氧且富含矿物质的活水,而高坝洲水电站水库底层的水体,常年稳定在22摄氏度以下,水质纯净,是冷水鱼生长的‘天堂’。”中国清江鲟鱼谷养殖厂厂长刘忠兴说。

  得天独厚的清江好水让这里的鲟鱼产籽率稳定在15%以上,高峰时可达24%,远超普通地区10%的平均水平;高品质的鲟鱼鱼肉,每斤售价也高出市场均价2元。

  同享清水“活水红利”的,还有隔河岩水库旁的清江尚品矿泉水厂。

矿泉水生产线。杨津 摄

  占地4000平米的生产车间内,流水线运转不息:空桶列队前行,完成注水、封盖、贴标工序……每天11小时的运转,见证着清江好水的价值转化。

  清江尚品取自隔河岩水库底层水体——这里水温恒定、富含矿物质,尤其是珍贵的硒元素,铸就了其独特品质,桶装水售价因此比普通品牌高出8元。

  “好水源是我们的生命线,也是高端市场的通行证。”宜昌清江尚品饮用水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介绍,凭借水源优势,企业年销50万桶产品。

  生态反哺,守护升级

  清江之变,更深层次体现在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型上。

  2016年流域网箱清理和渔民上岸行动,为生态修复按下加速键。这不仅是为生态“减负”,更是为产业“拓新”。

  如今的天平山村,山林葱郁,江水澄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以鲟鱼工厂化养殖和柑橘种植为代表的生态产业稳步壮大,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4.6万元。该村相继获得“湖北省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湖北省省级生态村”“湖北省森林乡村”等多项荣誉。

“中国清江鲟鱼谷”养殖基地。杨津 摄

  “当年的选择,既为产业拓展了空间,更给子孙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根基。”村支书许长平的感慨,道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取舍”到“双赢”的深刻转变。

  生态改善带来产业机遇,产业繁荣又反哺生态投入,形成“保护-受益-再保护”的螺旋上升。

  这种良性循环在旅游业同样显著。清江景区催生了近百家酒店民宿、200多户农家乐,带动5000多名当地居民就业,年创收近亿元。

  为让村民享受“山水红利”,清江画廊公司在核心景区武落钟离山建造34间小木屋商铺免费供村民经营;在码头及土家风情街设立16个便民摊位,并免费提供11间固定商铺,铺设了一条村民家门口的“致富路”。

  对家乡生态价值的深度认同和依赖,改变了当地人的生计模式。村民从外出“打工人”变为民宿主人、餐馆老板、特色产品商户;佷山茶、马尔科土豆、葛根粉、土鸡蛋、清江小杂鱼等原生态农特产品成为热销的旅游伴手礼。

清江水布垭水电站。湖北能源供图

  对好山好水的守护,已内化为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行动准则:长阳城区生活污水管网不断延伸,目标直指“不让一滴污水入江”;地方政府2023年实施的水上交通标准化管理,规范了船舶运营,保障了安全;企业持续投入环保设施,守护这一片“青山金库”“绿水银庄”……

  如今,清江的故事仍在续写新的篇章:群山之间,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长阳清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正酣。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设施,它未来将承担湖北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等关键任务。清江梯级电站正从水电开发向着更高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和电网安全保障角色升级转型,其生态价值也将在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完)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