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咸丰县坪坝营镇的夏日清晨,薄雾还未褪尽,晨光已穿透云层,给连绵的烟田描上了一层金边。烟田里,烟农们弯腰轻触叶片,指尖的力道里,藏着对丰收的期待。这片曾以传统作物为主的土地,正因烤烟这“黄金叶”的扎根,悄然改写着乡村的模样,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烟叶产业是坪坝营镇的兴农富民产业。近年来,坪坝营镇始终将烟叶种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来抓,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烟叶产业带动周边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创造劳动收入,让广大烟农依靠种植烟叶,在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坪坝营镇烟叶收购站与全镇178余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计划种植+合同收购”的模式,彻底打消了乡亲们“种得出、卖不掉”的顾虑。“过去种玉米,忙一年也没几个钱;现在改种烤烟,半年的时间,收入直接翻了两番。”烟农老张蹲在田埂边算起增收账,眼角的笑意里满是踏实。
产业要长远发展离不开硬件支撑。为解决烟叶烘烤这个关键难题,镇里统筹资源,在走马岭村等10个行政村建成烘烤工厂,年烘烤能力覆盖9240亩烟叶。精准设备的投用,让“烤坏烟”成为历史,烟叶品质显著提升,为优质优价打下坚实基础。
强产业少不了关键技术的支持。为抓好烤烟产业、保证烤烟质量,坪坝营镇烟叶收购站严把烤烟各个环节,按农时、分阶段进行指导,通过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指导烟农抢抓时令,按时保质高效地完成烟叶生产任务。“以前烤烟全凭经验,火大了烤焦、湿度没控好就发霉;现在技术员手把手教,温度调多少、湿度怎么控都有标准,心里踏实多了。”正在烤房忙活的老烟农蒲羿羽,一边查看设备数据一边说,科学烘烤让他家的烟叶等级提升了一个档次,每亩又能多赚几百块。
如今的坪坝营镇,烟叶产业早已跳出“单一农户种植”的局限,形成了“种植+管护+烘烤+分级”的全链条发展模式。全镇9240亩烟田覆盖24个行政村178户,不仅带动了种植户增收,还催生了管护、烘烤、分级等多个就业岗位,1038名乡亲实现了就近务工。
“年纪大了,在这里选烟可以照顾孙子,离家近、还有钱赚,这日子也过得舒心。”50岁的王大妈是当地有名的“分级能手”,她一边干一边笑道,“现在村子里回来了不少年轻人,以前总觉得在农村没前途,现在种烟能赚钱、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谁还愿意出远门奔波啊?”
从传统农田到富民产业,一片小小的烟叶,不仅串起了技术服务、就业增收的民生线,更连接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片土地上,烟叶产业正以蓬勃的生命力,铺就一条生态好、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乡村的未来愈发清晰可及。(向琪)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