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湖北高关水库守护农田灌溉与城乡生活用水安全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8月19日 11:36
2025年08月19日 11:3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19日电 (廖琪)8月16日8时,随着最后一扇夏灌闸门缓缓闭合,湖北省高关水库管理局(以下简称高关局)2025年度三轮灌溉任务圆满收官。面对持续严峻的旱情挑战,这座守护京山、应城两地“粮袋子”和“水缸子”的水利枢纽工程,累计供水9636万立方米,提前创下了工程建成投运50多年来春灌单轮水量最大、夏灌启动最早、灌溉历时最长、输水效率最高、总供水量第四等多项纪录,为区域粮食安全、城乡饮水保障筑起坚实防线。

高关局开闸启动第二轮抗旱灌溉。

  三轮精准供水 直面旱情大考

  今年以来,鄂中地区旱情接踵而至。面对旱情,高关局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在推进江汉平原“铁水公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会上强调的“要发挥现有工程体系作用,强化高关等25处骨干水源水库调蓄作用,保障江汉平原3200万人供水安全”要求和厅党组抗旱救灾工作指令,以“滴灌”式精准调度,一次次化解用水危机。

  年初,应城市生活用水告急。1月6日,高关水库紧急开闸,通过总干渠和西干渠,15天内为应城市渔子河水库补水734.9万立方米,直抵农村饮水水源地,解了17万群众的“燃眉之急”。

  春季旱情再升级。京山、应城降雨量较常年锐减五成,32万亩农田出现中度干旱,应城糯稻、京山桥米等核心作物育秧在即。4月10日,高关局开启春灌供水,46天持续输水5535.8万立方米——这一单轮供水量刷新历史纪录,汩汩清流浸润32万亩干涸土地,为春耕生产注入“及时水”。

高关局党委班子带队了解灌区旱情。

  同期,应城市城区供水告急。汉江水位持续下降无法正常取水、短港水库除险加固施工导致无水可用、大富水因来水少和上中游沿河抽水抗旱原因导致断流无水,保障应城市城区25.5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三条取水途径均无水可用,面临全城断水的严峻形势。对此高关局与应城市多次会商和实地踏斟,首次采用“灌渠+河道”应急调水方式向城区自来水厂供水600万方,一解25.5万城区居民的用水之急。

  入夏后,高温少雨天气持续“烤验”大地。京山市宋河镇、应城市杨岭镇农田干裂,杨河镇巡检社区近万名群众饮水困难。7月16日,高关局启动近二十年来最早的夏灌,历时31天、供水3131.8万立方米,精准送达正处拔节孕穗“关键期”的稻田里,也流进了缺水群众的水缸。与此同时,面对高关水库低水位的挑战,高关局持续发力,保障高关水厂累计取水234万立方米,以汩汩清流为供水区20万群众的生活用水筑牢“安全阀”。

高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

  工程强基固本 蓄足救命水源

  危急时刻的从容,源于日积月累的工程底气。近年来,高关局扎实推进高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显著提升了工程安全运行水平和输水保障能力。

  “除险加固给水库装上了‘安全盾牌’。”高关局工管科科长朱涛介绍,主副坝防渗处理了渗漏隐患,溢洪道改扩建将泄洪能力从978立方米/秒提升至2203立方米/秒,解决了泄洪能力不足问题,输水隧洞闸门更新让调度更精准,一系列改造让这座半个世纪的水库“强身健体”,既守牢防洪底线,又夯实供水根基。

  灌区则经历了一场“血脉疏通”。“渠道通,水才活。”灌区中心主任余晶晶说,通过渠道衬砌、渡槽重建、闸室改造、一体化闸门应用,搭配新型防渗材料,成功解决32个灌溉节点“卡脖子”问题,水流24小时内覆盖全灌区干渠,输水速度提高了近一倍。

  更关键的是“蓄水账”算得精细。去冬今春以来,地处汉北河支流大富水流域的京山、应城两市,遭遇196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旱情,降雨量较常年减少4到5成,加之流域内的惠亭、刘畈、郑家河10万余亩农田面临用水紧张的特殊情况,作为流域内保民生保春耕的大(Ⅱ)型高关水库,在确保工程安全前提下,紧抓汛前每一轮降雨时机科学蓄水,水库最高水位116.87米(接近控制水位117米),蓄水量超1亿立方米,较近5年同期均值增加32%,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旱情储备了有效水源。

高关局工作人员正在测流。

  精细运维管理 节水贯穿始终

  “渠道像血管,日常护得好,关键时刻才能畅流。”渠道维护工技能人才工作室负责人曹光华的话,道出了高关局“五化”(运维管理元素化、运维管理标准化、运维管理科学化、运维管理专业化、运维管理绩效化)运维模式的精髓——1038个水利枢纽工程元素点位“扫码巡检”,坝体、库岸、渠道、闸室天天查,杂草淤泥及时清,确保了工程时刻“健康运行”。

  在灌溉放水期间,高关局始终将“节水优先”原则放在首位。推行“四有”科学型放水法,做到放水需求有调查、放水之前有告知、放水周期有间隔、放水效果有跟踪,让灌溉用水精准传递到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同时工作人员巡查频次翻倍,杜绝偷水行为,再加上工程防渗、技术监控双管齐下,“跑冒滴漏”大幅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干渠输水效率从82%提升至95%,今年已节水约1200万方。

高关水库智慧管理平台。

  智慧科技赋能 调度管控高效

  智慧科技让调度更“聪明”。“空天地”一体化监管网络里,数字孪生高关水库平台实时调度,无人机定时巡渠、无人船精准测流、视频全覆盖实时监控,“哪段水慢了、哪有渗漏了,一眼就能看到。”防办工作人员阮祥文说。更令人振奋的是,渠道维护工技能人才工作室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电动摇把获国家专利,让闸门启闭效率提升50%;一体化量测水设施与智能闸门联动,让水流“指哪到哪”。

  为了把水送得更准更快,高关局在灌溉期间每日与京山、应城水利部门线上会商,根据墒情和作物需水,动态调整“市—镇—村”三级调水方案,巡检频次从每日1次增至2次。即使在紧张的春灌期间,水库也持续以0.3立方米/秒的流量向大富水流域进行生态补水。

高关水库的一渠清流为灌区久旱土地送去“及时雨”。

  科学开展论证 深挖蓄水潜力

  着眼未来,高关局正深挖水资源潜力。联合武汉大学郭生练教授带领的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高关水库运行水位优化设计与动态控制研究,模拟调度数据显示,高关水库新方案实施后,年均可增加蓄水量约2000万立方米。下一步高关局将以此次课题成果为契机,科学推进分阶段蓄水试点工作,同时依托Ⅰ类水质优势,积极对接鄂中水资源配置工程,统筹推进高关水库向应城、天门两市调水项目前期工作,已初步完成项目初设,有望三年内建成通水,为解决鄂中地区缺水问题提供坚实支撑。

  水库和灌区建成运行50余周年以来,高关局始终屹立在抗旱保供的第一线。2025年成功实施的三轮供水让这座历经锤炼的水利工程,不断保障着鄂中大地“粮仓”的丰盈与“水缸”的安全,奋力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高关力量。(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