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经济新闻
武汉“造梦工厂”半年吸引400个剧组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22日 09:30
2025年08月22日 09:30 来源:长江日报
分享到:

  短剧音乐游戏织就文化产业新生态

  武汉“造梦工厂”半年吸引400个剧组

  □ 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实习生韩思琪 通讯员陈蕾 哲静

  你刷到的爆款短剧,拍摄地可能就在武汉的专业基地;你循环播放的“网络神曲”,背后推手或许就扎根于武汉的数字音乐园……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发现,从高效便捷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到活力四射的数字音乐产业园,武汉正通过一个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地,构建起多元共生的文化新生态。

来自全国的剧组正在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拍摄。

  ■ “造梦”闭环

  5到7天就能拍完一部短剧

  武汉“造梦工厂”火了,半年狂揽全国400个剧组。

  走入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以下简称长江微短剧基地),仿佛踏入一个时空折叠的片场:上一秒还在“武汉地铁二号线”刷闸机,下一秒就穿越到20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前脚刚离开“医院”病房,转身就进了小学教室。8月20日,记者探访这个“造梦工厂”:走廊上,网络主播正在拍摄视频;棚内,一个剧组正对照脚本拍摄短视频。当天的排期,从早上到深夜、凌晨,陆续有三个剧组进棚拍摄,有剧组的拍摄时间持续了一整夜。

  今年2月开业的长江微短剧基地,是湖北首个聚焦微短剧的产业基地,位于武汉东站西广场负一层,占地8800平方米,拥有白棚、黑棚、绿棚及63个实景影棚。

  湖北文投致美传媒有限公司、长江微短剧基地负责人董国栋介绍,传统拍摄中,转场费时又耗力,协调医院、学校、地铁站等真实场景拍摄更是难上加难。而对于目前火热的微短剧拍摄市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一周之内一部剧就需要拍完。在长江微短剧基地,提供的多场景实景影棚、道具服装器材租赁等一站式专业服务,极大地压缩剧组的时间成本和转场成本,提高拍摄效率,让剧组“带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

  长江微短剧基地并不只简单提供场景,还有华中地区首个MOCO自动机械臂和LED虚拟拍摄系统等高科技设备的加持,以及堪称“时光宝库”的华中最大道具库,为剧组提供各种置景、道具。湖北文投致美传媒有限公司、长江微短剧基地内容总监陈蕾介绍:“剧组想要的场景,我们制景团队很快就能完成交付。”她的底气就来自长江微短剧基地自营的道具库,4.3万件道具在此集聚:20世纪的老式电视机、搪瓷杯、二八自行车……应有尽有;湖北知名道具师陈斌在此坐镇,他曾参与成龙《十二生肖》电影的美术设计。上周,一个前来拍摄的剧组需要珠宝店场景,陈斌带着团队仅用半天时间,就将一个家庭影棚改造成珠宝店。导演直呼“效果大大超出预期”,整个剧组又在长江微短剧基地增加了两天拍摄。

  自今年2月开业以来,长江微短剧基地接待了超过400个来自全国的剧组。最高峰一天有七八个剧组同时开机,昼夜不停。一位来自湖南的剧组负责人感叹:“以前拍一部短剧要转三个场地拍摄,现在到了武汉,5到7天就能拍完一部剧。”

来自全国的剧组正在长江视听微短剧产业基地拍摄。

  ■ “平台”聚能

  带动湖北武汉文旅资源传播

  董国栋介绍,长江微短剧基地使用“多场景集成”模式,可使单个剧组制作成本下降30%,制作周期缩短35%。

  剧组通过长江微短剧基地小程序预约拍摄场地与排期,流程高效便捷。作为行业基础设施的建成,长江微短剧基地也为留汉大学生提供了更便利的创业环境和就业机会。同时,长江微短剧基地还设立了湖北省微短剧服务中心,为全国各地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更完善的协拍服务和审查备案服务,减少短剧剧组分头报送备案、审查的奔波。

  在运营方面,长江微短剧基地为剧组提供多样化影棚、器材道具、美术制景、立项备案等服务,还积极联络周边配套,例如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长江微短剧基地还将湖北武汉知名旅游景区纳入协拍联盟,将湖北的文旅地标和大美风光通过一部部影视作品让观众“线上种草,线下体验”,带动湖北武汉文化旅游资源的更大传播。近两天,长江微短剧基地刚刚帮一个来自北京的剧组联系了江夏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拍摄,并与景区协调剧组的餐饮与住宿问题。

  未来,长江微短剧基地不仅仅是拍摄场地,更是“全产业链平台”,覆盖行业服务、内容生产、数字营销、文化出海等多个环节。这座“造梦工厂”,正在用效率和创意,形成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让武汉成为全国微短剧行业的新“热土”。

  ■ “神曲”推手

  托举音乐创作者梦想

  在音乐领域,武汉海葵数字音乐产业园已于6月开园运营,400多名音乐行业从业者入驻办公,预计年营收达5亿元,其产业聚集效应正逐步显现。

  近年来风靡网络的《白月光与朱砂痣》《空空如也》《不如见一面》等“神曲”的背后,都有海葵的身影。作为国内领先的音乐服务提供商,海葵音乐通过抖音、快手、贴吧等线上平台挖掘有潜力的创作者和演唱者,并投资歌手成立个人工作室,助力其从爱好到职业化的发展。其旗下合作的音乐人如王靖雯、海来阿木、胡66等,也通过这一模式走向大众。

  海葵音乐集团副总经理覃九一透露,目前,集团正在联动园区周边打造武汉海葵音乐街区,该街区不仅包含开放的音乐互动空间、迷你音乐BOX,更旨在聚集音乐人、工作室及特色活动空间,形成一个集创作、表演、消费于一体的音乐文化生态圈,让每位创作者都能圆梦,让每位游客都能享受音乐。

  目前,我市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在文学、广告领域,抖音集团在我市新落户网络文学、网络微短剧、互联网广告等数字内容企业18家,其中8家企业实现营收,总额突破140亿元。

  在游戏领域,国家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于6月初落地试运行,目前已有31款游戏获批游戏版号,包括腾讯集团游戏运营公司的《暗区突围》《雪中悍刀行》等4款游戏;武汉小游戏产业孵化基地已吸引包括天美J3工作室、北境互娱在内的近20家游戏企业签约入驻;武汉星竞威武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已装修完毕,即将启动运营。

  武汉数字创意与游戏产业协会秘书长陈鹏介绍,武汉游戏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覆盖研发、发行、运营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游戏属于数字创意产业的一个细分,形成产业聚集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交流、碰撞提供更多机会。”陈鹏认为,全国首个小游戏产业孵化基地落户武汉,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武汉产业发展新的起点,将进一步助推武汉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良好的产业生态、优厚的政策支持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版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