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27日电 (何梦婷)近日,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5.5米宽的双车道旁,黄花梨的果实饱满地挂在枝头,透着沉甸甸的生机。
永耕农业的智能大棚里开着大功率风扇,工人们推着轨道车穿梭在圣女果藤蔓间,红透的果子被阳光照得发亮;辰龙花卉的温室中,朱顶红热烈盛放,工人们将封装好的种球搬上货车。古榆新村的民宿外,游客在树荫下悠闲地拍摄荷塘美景……这带着暑气的清晨画面,正是“四好农村路”铺就的乡村新图景。
“原来路窄,大型车辆开不进来,想发展产业,交通就是最大的拦路虎。”村委会主任周远忠回忆起过去,不住地摇头。那时的来龙村,没有企业愿意来,村民种的蔬菜、水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
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市区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下,牌楼镇将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创建相结合,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建设和养护。来龙村的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单车道拓宽成了5.5米宽的双车道,成了名副其实的康庄大道。
路通了,企业来了。在来龙村东宝现代农业科技园,从福建回到家乡的湖北永耕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志祥,引进了荷兰的无土栽培技术。“要想解决‘看天吃饭’的困扰,必须做好科技农业、设施农业和智能农业。”张志祥拿着一颗熟透了的番茄说,“我们的番茄不仅销往周边市场,还远销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A类商超,预计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道路畅通也点燃了民宿产业的火花。古榆新村的老板史方新经营着6户民宿和1家餐饮,提供吃住玩、垂钓采摘一体化服务。“路修好后,民宿和餐饮生意火爆,每年收入30多万元。”史方新笑着说,游客大多来自武汉、襄阳和荆州。
60多岁的李明生是拆迁户,曾在家赋闲,如今两口子都在种植蔬菜。“从原来的传统农业变为现在的技术服务,新型农业让我们的生活大变样,村集体收入也高了。”李明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返乡青年彭凯原来在荆门市做装修工作,去年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路越修越宽广,于是回来承包了20多亩土地种植羊肚菌,今年又扩规20亩。“收入对比以前至少翻了两番,还带动了2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彭凯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来龙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下一步,东宝区交通运输部门将持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交通网络,让农村公路不仅成为产业路、旅游路,更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幸福路,助力乡村发展实现更快更好。(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