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中国光谷
中国光谷升级创新创业生态 让创业者“轻装上阵”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9月02日 14:33
2025年09月02日 14:33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日电 (卢琪)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东湖高新区关于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及《东湖高新区关于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勾勒光谷未来三年创新创业生态升级的蓝图。

  系统性塑造创新创业生态

  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钱德平表示,此次推出的《行动方案》与《若干措施》,是光谷立足“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对创新创业生态的系统性重塑。

  根据《行动方案》,光谷将以“地理集中、政策普惠”为思路,实施“创新原点引领、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共担、创业活力激发、服务效能提升”五大行动,力争到2027年实现四大目标:关山大道片区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共聚原点;累计培育500家技术壁垒高、市场潜力大的硬科技创业企业,孵化5家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各类创投基金累计投资400家高水平创新创业企业,建成20家高质量专业孵化器;累计组织创新创业活动不低于300场,打造全国首个AI全栈式双创服务平台。

  钱德平表示,创新创业当下呈现“高技术驱动、高起点创业、高需求牵引”趋势,针对高技术项目“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难题,光谷将构建覆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孵化加速的全链条支撑;针对高起点创业人才的需求,将加大耐心资本供给与导师资源匹配,让创业者能“轻装上阵”。

  孵化体系与金融支持打出“组合拳”

  “初创企业最缺的不是想法,而是启动理想的第一把‘金钥匙’和守护创新热情的‘护城河’。”东湖高新区科创局局长龚学艺介绍,为降低成本,《若干措施》明确在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与重要阶段给予资金支持,并支持链主企业、高能级研发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等建立孵化器,支持社会机构与产业园区合作运营孵化器,引导传统孵化器提质升级,为创业者提供全要素扶持、一站式服务。

  “以关山大道片区改造为例,我们对每个孵化载体3年累计最高支持500万元,就是要让这里成为‘楼上创业、楼下生活’的孵化高地。”龚学艺以汽发社区“原点智绘”项目为例介绍,该项目将从华科大南门沿南北方向升级,提供低成本孵化空间与校企联合平台,还配套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青年公寓等生活场景,“未来这里会是华科大师生创业的‘第一站’。”

  在风险共担方面,光谷创新推出“投早投小”基金群与“拨转股”机制,围绕高校院所、湖北实验室、龙头企业等,构建覆盖概念验证、天使、VC三阶段的创投基金群,力争三年投资早期项目不少于400个、金额超10亿元。其中,概念验证阶段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资金,以“拨转股”方式支持——项目原型开发阶段拨付50%,达到市场认可的技术里程碑再拨付50%,后续融资时将前期资金按约定转为股权或退出。

  针对大学生创业,光谷设立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以“5+5+10”分阶段模式资助明星项目:准创业阶段支持5万元,完成产品原型与首个客户验证再支持5万元,稳定经营并带动5人以上就业后拨付10万元。

  AI平台+实体矩阵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传统创业服务常面临‘人力依赖强、资源匹配慢’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线上AI+线下矩阵’。”武汉光谷金控集团副总经理钟兴介绍,“创新创业线上服务专区”按“1+4+10”思路搭建——1个服务专区,4大AI应用,10大功能模块。

  服务专区依托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强大的数据资源与服务能力,为区内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撑。平台汇聚了百余所高校院所、11万余家企业及1800余家服务机构资源,具有庞大论文、专利、专家信息的数据体系,构建覆盖技术、人才、资金和场景的生态。

  4大AI应用实现“从点子到落地”的全流程赋能:“点子生成器”能根据用户背景模拟创业方向,“光谷技术淘金虚拟人”可在线解答技术难题,“技术预研导师”能生成行业分析报告,“光谷创业小跟班”提供7×24小时创业咨询服务。

  10大功能模块汇聚了2.2万余条产业需求、数百款金融产品等资源与信息,创业者能一键对接中试验证平台、孵化器,或直接投递技术解决方案。

  在线下层面,平台关联144家技术平台、299家创业空间打造孵化阵地,定期联动“光谷青桐汇”等品牌活动,并举办相关垂直领域项目路演、培训活动,为创业主体提供多方位信息传递服务,链接对口资源。

  依托湖北科创供应链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平台联动全省17个市州资源,更通过欧洲及大湾区离岸创新中心接入全球创新网络,并依托光电子、生物医药等垂直产业子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从概念验证到产业化落地的系统支持。

  首个“拨转股”案例落地

  发布会上,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常学武带来光谷“拨转股”机制的首个落地案例——7月1日,光谷金控、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与浩华磐泽投资公司签约设立“喻越磐泽概念验证资金”,三方共同出资4500万元,构建“社会资本:政府资金:平台运营=1:1:1”的风险共担机制。

  “科研人员最头疼的不是技术攻关,而是从‘实验室样品’到‘产业化产品’的中间环节——没钱做样机、没渠道测性能、没人帮对接资源。这正是我们搭建‘多层次资金支持体系’的初衷。”常学武介绍,此次合作中,光谷金控以“拨转股”方式每年出资不超过500万元支持项目,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依托喻越概念验证中心提供全周期孵化服务,浩华磐泽则导入产业资源与渠道,“让有潜力的技术被看见、敢尝试、能长大”。

  “‘拨转股’方式让财政资金从‘无偿补助’转向‘循环赋能’。”常学武说,“两年来,我们累计入库高校及科研团队项目93个,从中优选39个进入验证环节,其中8个高价值项目已成功转化83项专利,技术交易额超3000万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科研人员的‘敢创’、是企业的‘敢用’,更是高新区的‘敢支持’。”

  从十万方物理空间的“硬支撑”到AI全栈服务的“软赋能”,从10亿元创投基金的“风险共担”到“拨转股”机制的“循环造血”,光谷正以系统性思维重构创新创业生态。(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