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湖北咸丰县的烟田全面进入上部烟叶“带茎采烤”阶段,烟农们穿梭田间采收烟叶,技术员俯身指导操作,金黄的烟垄间涌动着丰收的忙碌气息。作为全国优质烤烟种植区,咸丰县通过技术革新破解传统采烤难题,让“带茎采烤”成为烟农增收的“金钥匙”。
“先看成熟度,顶部向下第三、四片叶得显出发黄、叶肉饱满的特征;再找斩收位置,在最下面一片着生叶下方3—4厘米处平斩,晴天上午采最好!”9月3日,坪坝营镇黄鳝坝村烟农严易兴的烟田里,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烟叶技术员杨宵正手把手指导采收。按照管理要求,实施“带茎采烤”的烟田需提前做好中后期管理,清除田间花杈,单株保留4—6片上部叶“养熟”,采收后还要遵循“稀上竿密装炕”原则,将成熟度高的烟叶装在高温区,确保烘烤均匀。
这一精细操作的背后,是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对烤烟产业痛点的精准破解。此前,当地烟农长期受上部烟叶“烤青、挂灰、等级低”困扰,传统采烤方式让优质烟叶潜力难以释放。2021年以来,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推广上部叶“带茎采烤”技术,通过保留上部成熟烟叶的茎秆,利用茎秆水分传导延长烟叶变黄时间,从根源上解决了上部叶“僵、厚、杂”问题;同时总结“四步精准法”,对采收、变黄、定色、干筋各环节温湿度进行精准把控,让烤后烟叶油分更足、香气更透。
“种烟10年,今年的上部烟品质最好!”在邹纯勇的烟叶烘烤房外,他捧着刚出炉的烟叶笑得格外真切。“以前上部烟叶总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带茎采烤’的能多卖1块钱,今年9房烟算下来能增收1万多!而且采摘流程简化了,以前3个人干的活,现在2个人就能完成。”如今,邹纯勇的70亩烟田年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科学种植让他的“烟袋子”越鼓越实。
技术落地离不开保障体系支撑。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构建“技术指导+设施升级”双保障模式:组织全县103名技术员分片包干,从烟叶成熟度鉴别到烘烤参数设定,全程“一对一”指导;投入资金升级烘烤设施,全县建成1026座新能源烤房,配套温湿度智能调控系统,不仅让烘烤环境更稳定,还实现燃料成本降低10%、碳排放减少30%。更值得关注的是,废弃烟杆可回收加工成生物质燃料,形成“种植—烘烤—循环利用”的绿色产业链,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
“去年100亩上部烟‘带茎采烤’,每房增收1000元,今年我牵头组建了专业采收队,带着周边5户农户一起干!”坪坝营镇烟农伍勇军的经历,成为技术带动农户抱团发展的生动注脚。据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统计,目前咸丰县“带茎采烤”技术覆盖率已达95%以上,上部烟叶等级合格率提升12个百分点,烟农亩均增收超300元。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优化‘带茎采烤’技术参数,同时探索‘技术+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让更多烟农享受到技术红利。”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把烟农利益放在首位,以技术创新赋能烟叶产业提质,为乡村振兴注入“烟田动能”,绘就产业兴旺、农户增收的乡村振兴图景。(杨宵)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