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经济新闻
湖北咸安创新大财政体系 让国有“三资”迸发新活力
中新网湖北
2025年09月19日 15:27
2025年09月19日 15:27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9日电 题:湖北咸安创新大财政体系让国有“三资”迸发新活力

  作者 饶敏 吴文谨 胡剑芳 李婷婷 张兵

  9月10日,咸宁市咸安鱼水路上,“望月街”商业综合体内人声鼎沸——明亮商铺、整洁街道与浓厚烟火气交织,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曾是承载二十余年记忆的老宏大农贸市场。从老旧市场到现代化城市新地标,这一蝶变,正是咸安区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同步实现资产盘活、城市更新、运营增效与便民惠民的生动缩影。

  自全省部署大财政体系建设以来,咸安以系统思维谋篇、用创新实践破题,通过“全域清查摸家底、多元盘活提效益、改革赋能促循环”三步走,成功唤醒亿元级“沉睡资产”,让国有资源、资产、资金(下称“三资”)从“静态沉淀”转向“动态增值”,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摸家底:核出“明白账”

  在咸安七彩牧场供应链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来自内蒙古的鲜羊肉经打包后,正通过这里发往华中乃至全国市场。这家活力满满的企业,诞生于一处曾被闲置的冷链资产——2023年,咸安区国企建成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因原合作方退出,现代化仓库一度“沉睡”。

  转机始于大财政体系建设的推进。区属国企咸安香城资产公司主动对接,与湖北鄂蒙肉业合资成立新公司,将闲置冷链仓库转型为“内蒙古牛羊肉华中供应链总仓”。依托民企的渠道与管理优势,上亿元闲置资产重焕生机,如今日吞吐牛羊肉30吨,服务超3000万华中消费者。

  “分散在各部门的国有资产,曾像‘蒙尘明珠’,只有摸清家底,才能让其发光。”咸安区大财政体系建设办公室负责人王瑜介绍,2024年以来,咸安聚焦“六类资源”(矿产、林业、水利、能源、土地、数据)、“五类资产”(实物、股权、债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及两类国有资金,整合多部门力量组建9个清查专班,开展“地毯式”核查。

  专班“下乡入场”逐宗登记、逐项核价,最终建立起动态更新的“三资”管理台账。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下旬,全区清理出全口径资产1254.49亿元,其中有效资产339.11亿元,近期可利用资产30.19亿元。

  摸清家底后,“确权办证”成为关键。咸安建立资产联审机制,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打通绿色通道,为资产办理“身份证”;针对历史遗留权属问题,提供“历史资料查询+权籍调查”一站式服务,破解多年堵点。仅区商务局、教育局等单位,就有17处闲置资产被发掘,估值约1.24亿元,目前正陆续注入国企运营。

  “权属清晰,才能放心交易、安心融资。”咸安区财政局(国资局)局长熊秋秀表示。2025年以来,通过“确认、确权、确值”闭环管理,全区累计新增全口径资产500亿元,为后续资产盘活筑牢根基。

  盘资产:算好“效益账”

  走进太乙温泉康养度假区(一期)项目现场,建设热潮扑面而来——工人正冲刺“十一开业”目标,这里将从功能单一的温泉酒店,升级为集“医养结合、亲子互动、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康养度假区。

  这处项目的“前世”,是坐拥温泉、森林、溶洞等稀缺资源,却因复杂经济纠纷长期闲置的太乙国际温泉旅游度假村。为激活这一资产,香城资产公司旗下太乙运营资产公司通过公开拍卖取得所有权,按“运营前置”原则,以“保底分红+收益分成”机制与珠海天沐公司合作提档升级。

  “通过市场化流转、专业化运营,闲置资产变成了有效资本,还能带动温泉文旅康养产业升级。”项目包保干部钱煜介绍,目前项目已获银行授信6800万元,资金保障持续到位。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向阳湖湿地生态度假区。区经发集团通过承包经营引入专业运营商,嵌入研学、露营等新业态,辐射周边景点,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

  资产盘活的价值,不仅在经济收益,更在民生温度。位于永安街道核心区的阳光电气厂,曾是咸安工业“老地标”,却因停产多年沦为低效闲置地块,还存在安全隐患;而周边制衣工人,又迫切需要灵活就近就业的场所。

  香城资产公司接手后,深入调研需求,决定将其改造为“咸安制衣产业园”——既为小规模服装企业提供合规经营空间,又通过产业集聚培育规上企业。如今,这里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解决了一批群众的就业问题,成为居民口中的“民心项目”。

  “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这是咸安盘活国有“三资”的核心策略。截至2025年8月,全区已累计盘活资产13.47亿元,涵盖矿产、水利、土地等多个领域;67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注入香城资产公司,8处经营权划归区经发集团,昔日“沉睡”的国有资产,正成为拉动发展的“新引擎”。

  促循环:理清“发展账”

  “大财政体系建设的核心,是让‘三资’活起来、转起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循环。”咸安区委书记李军平表示。而推动国企功能性改革,正是打通循环的关键一环。

  咸安实施“双轨并行”改革:区经发集团聚焦政府类投资项目,主攻文旅投资、自然资源开发;香城资产公司走市场化路线,深耕城市服务、股权投资,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职能明确后,效率提升立竿见影——区经发集团将原有10个部室精简为“四部两室”,减少管理层级,决策效率显著提高,融资能力大幅增强。

  “以前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现在是‘有好项目就能融到钱’。”区经发集团总经理王燕感慨,依托“资产+项目”双重增信,国企融资渠道更宽、成本更低。2025年,咸安国企设定新增融资授信50亿元、提款35亿元的目标,两家国企全年营收目标达15亿元,“主力军”作用持续凸显。

  盛新宝新能源锂电池极柱项目的落地,正是“循环效应”的鲜活案例。在楚商返乡创业号召下,咸安籍企业家舒平闲带着技术回乡投资,但技术转化需大量资金支持。由于项目与咸安主导产业高度契合,香城资产公司迅速组建晟汇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供应链金融+国企背书”方式提供资金支持,还将贷款成本压降3个百分点。

  从签约到投产仅用75天,“咸安速度”让舒平闲充满信心:“家乡的服务让我安心,现在日产能达80万—100万件,年内有望实现5000万元产值并成功入规。”

  如今,咸安已形成“有效资产—有效债务—有效投资—新的有效资产”的良性循环,破解了“有钱不敢投”“有项目没钱投”的困境。2025年元至8月,全区民间投资完成63.65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资产活”的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强”的胜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完)


【编辑:刘莉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