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1日电 (付婧烨)鄂南热土,十年蝶变。2016年至2025年10年间,湖北通城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和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将昔日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转化成了便民利企的“亮点”“通途”,在数据跑腿与民生温度间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党建引领,跑出改革“加速度”
改革有没有成效,速度是硬指标。通城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将党旗插在服务最前沿,以“红色登记”引擎驱动效率飞跃。
2024年9月,湖北艾普绅科技有限公司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给湖北省宸运科技有限公司,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时,仅用50分钟就完成了缴税、审核、登簿、发证全流程。企业负责人感慨:“以前办证要跑好几趟,现在缴完税当场拿证,真是没想到!”这一速度较2020年提升20倍,成为通城优化营商环境的标志性成果。
打破地域壁垒同样是关键一步。作为武汉都市圈先行者,中心与9个地市共建通办网络,累计办理跨区域业务215件,其中2024年通过“武汉都市圈1+8”平台办理异地查询、抵押等业务20余件,真正实现“零跑腿、即时办”。
2025年,“验登合一”改革再开新局。7月29日,湖北希音国际服饰有限公司在竣工验收当天即完成产权登记,企业办证周期压缩90%。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验收和登记来回至少要一个月,现在同步完成,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
情系民生,传递服务“暖温度”
改革的深度,最终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温度上。
近年来,通城县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一案一策”机制,成功化解“宝利花园”“古龙花苑”等5个历史遗留项目,为956户居民办理了延迟十年的房产证。聚焦“瑞景宏图”“九宫小区”等23个棘手项目,让6421户居民终于告别“无证岁月”。地质花园住户李女士拿到证书时激动落泪:“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服务不止于大厅,更延伸至“最后一米”。“鄂惠登”服务队主动深入乡镇,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办理服务。该县大坪乡一位八旬农户在家拿到农房产权证后连连道谢:“我腿脚不好,你们还特地来家里,太贴心了!”此类上门服务年均超600次。
此外,中心构建了立体服务网络,2022年3月23日启动的“交房即交证”惠及1862户业主,实现“一手钥匙一手房本”的安心;“入学宝”房查则终结了家长们为学区证明奔波的“马拉松”;在广袤乡村,农房发证“应发尽发”,颁证率从2020年的23.8%跃升至2024年的100%,46783本证书的颁发,不仅确认了产权,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新生态”
科技是提升服务能级的核心支撑。通城县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托三级智慧平台,重塑服务生态。
2024年,中心全面打通住建、税务等12个部门数据壁垒,线上业务量较2021年增长275%,达1.2万件。群众通过“鄂汇办” APP即可申请登记,真正实现“少跑腿、快办事”。
创新不止于此,该中心2021年开创“不动产+水电气视网”五联过户服务,群众只需填一张表,即可办妥六件事。9月11日,隽水镇居民吴先生在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时,同步申请水、电、气、视、网过户,仅填一张表、跑一次就办妥六件事。他称赞:“过去要跑六个部门,现在一天办完,太方便了!”截至目前,该服务已累计惠及1.5万户。
在探索产权新形态方面,2022年该中心完成全省首批林权抵押登记,助力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获融资950万元。“林木资源真的变成了‘活钱’!”企业代表感慨。该模式已累计撬动融资158亿元,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为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开辟了新路径。
数据代跑,搭建服务“连心桥”
10年间,通城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累计颁发6万本产权证书,背后是158亿元融资活水浇灌企业希望,是农房发证托起乡村振兴梦想,更是“一小时办结”“五联过户”等32项创新举措刻下的为民刻度。
从曾经的“跑断腿”终点,蜕变为如今“数据代跑”的起点;从历史遗留问题的“泥潭”,蝶变为产权新生的“沃土”,通城的改革画卷因每一个鲜活的案例而更加生动。
站在2025年新十年的起点,通城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将继续以智慧登记体系架起便民连心桥,以有温度的服务铺就利企快车道,为湖北建设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澎湃的“通城登记力量”。(完)
![]() |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