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擘画“双城”并进新格局 咸安奏响武咸协同“最强音”
咸宁日报
2025年11月06日 09:39
2025年11月06日 09:39 来源:咸宁日报
分享到:

  三年前,咸宁市在武汉光谷布局落子,设立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主动嵌入武汉都市圈的产业与创新链,也为咸安架起了一座对接武汉科创资源的“金桥”。

  三年过去,“研发在武汉、生产在咸安”的双城模式结出硕果,一批高新企业在咸宁(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加速成长,先后将生产基地落户咸安,武咸协同发展的乐章在咸安大地激昂奏响:

  入驻咸安离岸科创中心的武汉中安佳通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入选东湖高新区2025年拟认定“光谷瞪羚”企业名单。

  落户咸安横沟镇工业园的中安佳通(咸宁)装备技术有限公司,顺利跻身“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武汉真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产后,“二期效应”凸显,带动武汉智谷围术期医学研究院、武汉君安友联医疗科技等上下游企业相继落户,“上下楼即上下游、产业园即产业链”的产业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政策筑巢 真彩智造领跑医疗新赛道

  10月15日,咸安经济开发区真彩智造(咸宁)高科医疗产业园一期办公楼,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外墙喷涂与内部装修。在二楼车间,7台3D打印设备已安装到位并启动生产。

  “这是全球首创的二氧化碳吸收器,个头小却是麻醉领域的‘黑科技’。”产业园总经理杨斌手持一款白色纸杯状的医用耗材介绍:“这是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医用耗材,是我们麻醉研究院多名顶级专家的研究成果,也是麻醉研究院成功转化的第一个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作为专注精准数字医疗的高新技术企业,武汉真彩智造拥有专业研发团队、十余项3D数字医疗相关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四项发明专利。2023年11月,企业入驻咸安(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孵化,快速成长,原有空间已无法满足需求。2024年10月,在咸宁市、区两级政府的积极引进下,公司将规模化生产基地落户咸安。

  “咸安政策到位、服务贴心,公司的高端人才聚集武汉的离岸科创园搞研发‘下蛋’,咸安的生产基地负责‘孵蛋’生产,公司人才留用无忧。”杨斌表示。

  如今,真彩智造(咸宁)高科医疗产业园正按计划推进建设:一期计划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年产值预计突破1.5亿元,五年内总税收预计达5000万元以上。

  更值得期待的是,真彩智造计划将周边3栋楼打造成“咸宁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除现已引进的4-5家企业外,还将陆续引入行业顶尖的医疗设备、医疗信息企业加盟,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学术交流、高端医疗设备材料开发,探索人工智能、混合现实技术在医疗的应用,实现“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完整闭环,让“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从理念变为现实。

  对接提速 香柘科技跑出投产“新纪录”

  在香柘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的厂区,一排排吨桶整齐摆放,里面装满了光伏切割冷却液——这是企业的核心产品。

  作为专注光伏与半导体行业电子化学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香柘科技拥有深耕多年的研发与售后团队,主营金刚线切割液、研磨液、抛光液等高性能产品,能为服务企业提供全套系统解决方案。

  2024年10月入驻离岸园,今年1月启动咸安生产基地建设,5月正式投产,3个月销售额突破800万元——香柘科技的“咸安速度”,离不开咸安各级部门的贴心服务。

  “咸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安排专人和我们对接,提供全流程闭环服务,厂房都是现成的,真的很给力。我们在这里落户后,只要全力抓生产就行了,很安心。”香拓科技咸宁基地生产主任刘中凯对咸安的产业政策和贴心服务毫不吝啬地赞美。

  目前,香柘科技采用“研发营销在武汉、生产在咸安”模式,上游原材料与下游市场均已成熟。尽管当前光伏产业处于调整期,但企业仍定下清晰目标:第一年销售额2000万元,第二年8000万元,三年冲刺2亿元。

  “现在自动化设备一天能生产几十吨,2个人就能完成过去7-8人的产值,成本大幅降低。”刘中凯介绍,因产能跟不上订单需求,公司已计划向管委会申请用地自建厂房,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凭借定制化生产、快速产品迭代及“产品+解决方案”的双重优势,香柘科技的客户黏性持续提升,正全力开拓国外市场,力争在行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服务留心 中安佳通绘就专精特新“成长图”

  10月15日,咸安区横沟桥镇甘鲁村,中安佳通(咸宁)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新二车间内,自动化设备轰鸣作响:机器人协作装配站里,机械臂正精准拧着螺丝——16颗螺钉需用对角法拧三次,每次扭距不同,全程仅需6分钟,精度与效率远超人工,还能24小时不间断作业。

  这家2021年才落户的企业,如今已跻身“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成长轨迹,正是咸安优质营商环境滋养企业的生动缩影。

  作为专注高端装备产线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武汉中安佳通拥有53项知识产权(含4项发明专利),斩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光谷瞪羚企业”“光谷3551人才企业”等多项资质,依托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为客户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

  “研发中心在武汉,生产基地选咸安,选对了!”总经理郑勇感慨道,2021年落地以来,咸安区政府不仅送来优惠政策“大礼包”,区科经局和横沟桥镇政府更提供全天候贴心服务,“上回就业帮扶车间因顶棚漏水影响生产,甘鲁村迅速响应,短短几天便修复破损顶棚,让生产线恢复运转,在这里,干事创业氛围特别好。”

  良好的环境,不仅留住了企业,更留住了人才。员工小鲁是甘鲁村人,2013年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在广东格力公司工作,2021年看到中安佳通落户咸安的新闻后,果断回乡应聘。

  “现在企业发展快,双休、节假日双倍工资,一个月能拿8000多元,在家门口上班太方便了。”小鲁的话,道出了不少本地员工的心声。

  从“研发在武汉”到“生产在咸安”,从“创新在光谷”到“创业在园区”,武咸“双城记”奏响的,并非简单的空间协奏,而是一曲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深度耦合的恢宏交响。随着更多企业在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开花结果,“双城并进”的格局愈发清晰,并已成为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咸安注入澎湃动能,奔向崭新未来。(本报记者 杜培清 通讯员 王敏)


【编辑:刘莉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