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18日电 (徐燕玲 黄旺宣)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作为湖北省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支点,黄石新港十年间从滩涂荒岸崛起为长江中游枢纽良港,为湖北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港航动能。
黄石新港的诞生,源于国家战略的指引与城市转型的内在渴求。2014年,黄石市委、市政府以“以港兴城”的远见,开启与深圳盐田港的战略合作,选定棋盘洲这片潜力无限的深水岸线,共同孕育黄石新港。“黄石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其港口资源、腹地需求与深圳港沿江布局战略高度契合。”黄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亚军道出了合作的基础。截至2024年,黄石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正式迈入内河亿吨大港行列,标志着战略抉择的正确与坚实成效,黄石新港正努力成为长江中游多式联运重要节点和大宗商品储运基地。
智创未来,重定义江河物流
十年间,黄石新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能级跨越。从一期到三期,23个万吨级泊位相继建成,年吞吐能力达8000万吨,稳居长江中游单体港之首。但规模的扩张只是表象,内核的智慧化、绿色化革命才是其核心竞争力。作为长江中上游首个散货无人、无尘、智能、绿色码头,技术革新在这里澎湃涌动。
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经理杨宇介绍:“通过全流程自动化,效率提升50%,人工减少50%。”三期工程高级工程师鲁岩山对比指出,新型连续式卸船机较传统设备吞吐能力提升30%以上。这种效能革命直接转化为企业的“成本洼地”,弘盛铜业通过专用皮带廊,年节省物流成本近亿元,完美诠释了“以交通带物流、以物流促产业”。
四通八达,编织立体交通网
港口的价值,在于连接与辐射。黄石新港十年磨一剑,以港口为核心,“两纵五横”的集疏运网络与棋盘洲综保区、花湖机场高效联动,构建起铁、水、公、空无缝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开创的“三峡翻坝第二通道”模式,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精髓。
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公司总经理张杰算了一笔账:“货物经黄石中转,比全程水路节省130小时,费用降低40%。”这一模式有效缓解了三峡“过坝难”问题,承担了全市80%的外贸货物吞吐,成为中西部腹地直达海外的黄金通道。2024年以来,新港多式联运量已突破2000万吨,增长显著,强劲的物流脉搏吸引了超160亿元的新投资重仓于此。
产城共舞,铸就千亿增长极
港口兴,则产业旺、城市兴。黄石新港的战略价值,最终体现在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作用上。核心企业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项目成为湖北省工业增长亮点,其产品经新港销往全球。宝钢黄石涂镀板有限、新兴管业有限公司、湖北优科精密制造等一批百亿级低碳冶金企业集聚,一个总投资超千亿元、总产值突破400亿元的临港产业集群已然成型。
新港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程艳民表示,园区始终坚持立足于港,以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全力发展临港经济,着力打造长江区域枢纽经济区,实现了临港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近四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从40多亿元到2024年突破400亿元大关,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亿元。
携手共进,开启黄金新十年
在11月11日举办的长江(黄石新港)水铁联运供应链合作大会上,与深圳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战略签约,超160亿元的投资重仓,标志着黄石新港已成为世界级港口集团战略布局的交汇点。这座延绵14公里岸线的现代化港口,成为湖北由“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的关键支点。
从盐田港的“星星之火”,到与各大港口的“燎原之势”,黄石新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正携手开启下一个更加辉煌的“黄金十年”。(完)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