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正文

小儿夜惊的家庭预防护理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 11:07 来源:中新网湖北

  小儿夜惊属于一种睡眠障碍病症,主要是受到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一些相关人士认为与遗传因素也有关。儿童发病率约为3%,一般发生于青春期前儿童,以3岁~10岁儿童居多,男童出现夜惊症状要比女童多。

  夜惊常于入睡后30分钟至2小时出现。孩子常在睡眠中突然哭喊、惊叫、两眼直视或紧闭、手足乱动,有时从床上坐起,表情恐惧同时伴有出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皮肤潮红,肌张力增加;有时孩子可能诉说一些片段性梦境或幻觉,但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需要注意的是,夜惊为夜间睡眠时发生,白天睡眠通常正常。同时,孩子发育基本同正常同龄儿。

  中医学认为,该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由于夜间属阴,脾为至阴之脏,阴盛则脾寒,寒滞气机,故夜晚腹中作痛而惊,若孕母脾气急躁加之平素食辛辣之物或宝宝出生后将其养过温,受火热之气熏灼,令体内积热,心火亢盛而惊恐不止,或者白天因惊恐伤神志,导致夜晚心神不宁而夜惊。那么具体引起小儿夜惊的原因有哪些呢?又要如何进行预防和护理呢?

  一、引起小儿夜惊的原因

  小儿神经以及大脑尚未发育健全,特别是大脑皮质尚未发育健全,导致对小儿睡眠觉醒的控制不足,从而容易引起小儿出现夜惊症状,该种夜惊症状属于小儿的正常生理发育现象。 因此,如果小儿夜惊症状极轻,并且不是连续性夜惊,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家长大可不必在意,因为随着小儿逐渐发育成长,其身体内的各系统也会随之发育成熟,小儿夜惊症状也会一点点消失。

  如果小儿发生夜惊症状的频率并没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就需要考虑小儿是否受到心理因素影响,比如小儿最近出现情绪焦虑、紧张不安等问题。

  小儿所受到的情绪刺激可能是暂时的,比如看恐怖动画片或者电影时受到惊吓以及白天玩耍过度等,小儿的神经系统受到暂时性或者临时性刺激,导致其在睡觉时做各种具有刺激性的梦,引起小儿出现夜惊症状。

  如果小儿在情感上受到刺激,比如亲近的人突然离世或者突然不在身边时,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小儿,其情感上会受到一定影响,心思会非常细腻,从而导致小儿精神压力过大,也容易出现夜惊症状。

  另外,家长的过高要求以及经常打骂等现象,会导致小儿产生焦虑不安感,从而在睡觉时出现夜惊症状等。再则,如果小儿出现连续性夜惊问题,则可能是受到病理因素的影响,比如小儿大脑神经的营养供应不足,以及大脑中各器官间的调节不好,甚至可能是受到大脑发育异常的影响等等。

  因此,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只要小儿频繁出现夜惊症状,就需要带小儿到医院就诊,待确诊之后进行对症治疗。

  二、对于小儿夜惊的家庭预防护理

  帮助小儿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促使大脑正常发育。比如有的小儿习惯在睡觉时把头钻进被窝里,这是极易导致小儿大脑缺氧,从而出现夜惊问题的;还有一些小儿入睡前会呈俯卧位姿势,以及将双手放到胸前,从而导致小儿心脏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大脑供血不足,影响睡眠。

  不要对小儿施加过重的精神压力,要引导小儿放宽心,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小儿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入睡,从而降低做噩梦的几率。

  引导小儿进行适当锻炼,以此增强小儿体质,促进小儿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同时还能够提高小儿睡眠质量。

  家长应该多与小儿进行沟通以及身体接触,给予小儿精神上的抚慰,起到稳定小儿情绪的作用,比如在小儿出现夜惊症状时,可以在近期陪小儿一同入睡等。

  不要打击小儿的自尊心,不管小儿出现什么错误,都要耐心的对其进行讲解,多鼓励和赞赏小儿的优点,帮助其提升自信心。 

  尽量不让小儿看恐怖的动画片或者电影,听激进的音乐,多看积极阳光向上的节目和多听柔和的音乐;在小儿睡前应该保证其心情平静。小儿睡的床要柔软一些,睡衣要舒适,同时要保证小儿床以及睡衣的清洁卫生。

  如果发现小儿出现梦魇或者夜惊等症状时,要抱住小儿,并轻轻安抚,帮助小儿逐渐镇静下来;之后轻声唤醒小儿,待小儿完全清醒后重新入睡。

  甚至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带宝宝来我们中西医结合科进行保健调理的小儿推拿,从而起到清心平肝、镇惊安神作用。(武汉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周鸫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