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31日电 (陈颖 杨槐柳 张芹)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百步亭派出所近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称号。记者30日走进百步亭派出所,社区居民纷纷称其为“英雄城市的先锋队,文明社区的守护者”。
![]() |
党建引领,永葆先锋本色
1995年,全国首个区直管社区百步亭社区在湖北武汉诞生。27年来,百步亭社区逐渐从复杂村湾蝶变成安全港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唯一社区等国家级荣誉奖项。“文明社区平安发展的背后,始终有公安派出所的相伴相守、共建共治。”百步亭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百步亭派出所成立于2004年9月,现有民警40人、辅警25人,全体民警均是共产党员。派出所历任班子始终坚持党建带队建,以党务促业务,以党风正警风,带领党员民警争先进位、勇创一流。建所18年来,百步亭派出所队伍管理“零违纪”。
走进百步亭派出所,一座“初心亭”便映入眼帘。该所党支部在院内最显著的位置修建的倾听居民心声“初心亭”,每逢“七一”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警察节”等时间节点,所支部依托党员活动室、警营文化墙等红色阵地,组织党员民警开展重温入党、入警誓词活动,时刻提醒党员民警不忘初心使命。
同时,派出所党员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充分融合,党支部书记陈端敏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9名社区民警分别担任居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建立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108名居住在社区的公安党员民警成立“党员民警志愿服务队”,将活力释放在基层最前沿,做到难题、硬骨头在哪里,党组织就引领保障到哪里,党员民警就冲锋战斗到哪里。
该所党支部还充分发挥该所社区民警“中国好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沈胜文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成立了“沈胜文政法先锋队”“百步亭派出所青年尖锋突击队”等,沈胜文主动担起两支队伍的“导师”;坚持将新、老典型融合培树,使新典型继承老传统,老典型焕发新面貌,先后涌现出“社区警务能手”柳俊明、“纠纷调解达人”胡康培、“火眼探长”潘杰等一批新典型,全所三分之二以上民警辅警受到记功嘉奖,队伍学先进、争先锋蔚然成风。
此外,该所党支部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持之以恒从严治警,并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发挥外部监督作用,特聘社区“挑刺哥”吕大爷等15名社区居民为警风监督员,每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进警营,挑毛病、找不足、改作风,切实把问题苗头防范在萌芽状态,着力淬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安铁军。
生命至上,展现当先风采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百步亭派出所民警和武汉市4万民警辅警一道,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闻令即动、逆行而上,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书写了“疫情在前,公安当先”的战疫篇章。
随着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打响,该所民警辅警闻令即动,毅然返岗,勇当“最美逆行”者。正在孝感老家休假筹备婚礼的青年民警胡康培主动推迟婚礼,父亲驾车将他送到黄陂区府河收费站,因交通管制车辆不能进入市内,胡康培果断下车,毅然徒步12公里赶回所里,投入战斗。民警徐珊克服双警家庭困难,将9岁女儿托付给邻居后与丈夫双双返岗;辅警黄奥林告别身患癌症的父亲忍痛投入战斗……
疫情初期,患者送治难、转运难的问题摆在社区干部面前。医护人员不够,民警上;救护车不够,警车上。百步亭派出所迅速成立“四类人员”转运突击队,腾出3辆警车,抽调26名精干力量,24小时“两班倒”全天候协助社区转运患者。防护装备匮乏,没有防护服,大家就穿一次性雨衣、戴浴帽;没有护目镜,就戴泳镜或自制防护装备,义无反顾投入这场“生死大营救”。
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沈胜文得知社区王婆婆病情较重,急需送治,便火速赶到王婆婆家,只见老人瘫软在床上,剧烈咳嗽,喘不过气来。他毫不犹豫俯下身子将王婆婆背起来,在同事的配合下,一步一步挪到楼下,驱车直奔医院。
感染人数越来越多,求助报警一个接着一个。人手不够,车辆也不够,沈胜文果断把自己的私家车开过来,找来木板、薄膜和胶带,在车内支起简陋隔断。疫情期间,他驾驶着这辆改造成的临时转运车,和战友一道先后送治136名患者。沈胜文家距派出所只有500米,但他连续86天没有回家,高强度工作下竟暴瘦了15.5公斤。
疫情面前,全所民警辅警都是“摆渡人”“值守员”,在做好3个隔离酒店24小时执勤安保工作同时,该所先后转运送治“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783人。
全市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为及时解决社区封控后居民群众的生活问题,百步亭派出所支部发动全所民警辅警深入社区,化身“司机”“保姆”“快递员”,主动为出行不便群众送药、送医、送菜。疫情期间,全所累计送医送药3150人次,协助相关部门送出1100份盒饭、1.8万斤蔬菜、2.1万个口罩、1600双手套、530套防护服、280个护目镜。
民意导向,彰显平安担当
武汉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百步亭派出所守护社区百姓平安的奋斗史,也是一部警民共建共享的发展史。
百步亭社区实有人口11.6万人,曾是武汉市最大还建安居工程,低保人群多、刑满释放人员多,治安情况复杂。为适应辖区发展需要,2002年3月29日,湖北省首个社区警务室——百步亭社区警务室将办证窗口前移,成为全国第一个可以办理户政业务的警务室。5名民警一头“扎”进了社区,下社区、入街巷、进门户,接处警情、采集信息、服务群众,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百姓“下楼就能办户口、出门就能见警察”目标。
随着社区不断扩大,他们将治安防控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每家每户,提出了“群防群治、居民自治”,发动组建以“九哥巡逻队”为代表的27支群防群治力量、9支应急快反队、1支社区党员民警志愿服务队,探索建立警保联控、警校联动、警企联治、警群联防“四联共治”工作机制,由派出所统一调度指挥、公益巡逻,形成“民呼我应、一呼百应”工作模式,实现以巡促防、以防促打、以打促安。
湖北省建立“情指勤舆”一体化机制后,百步亭派出所先试先行,从公安“小闭环”向党政“大闭环”拓展,社区共治由公安单打独斗向群防群治转变,由分散孤立向联动共治转变,有力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021年,派出所辖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7.2%,破案率同比上升6.86%。
百步亭派出所秉承“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理念,始终坚持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创新提出“社区有需要必到、网格有矛盾必调、居民有困难必帮、不稳定因素必报”工作法,组织社区民警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处、“两长四员”等一起建立调处网格,利用熟人熟事优势,在社区楼栋就地解决矛盾纠纷,大量矛盾纠纷在“110”报警之前就化解。近年来,平均每年在小区楼栋就地解决矛盾纠纷3200起,占该所矛盾纠纷总数的74.5%。
2018年,为更好实现源头治理、纠纷调处靠前,百步亭派出所在原有社区治理信息中心的基础上,接入政府“民呼我应”平台,建成“百步亭社区联调中心”。联调中心整合法庭、司法所、城管、市场监管、食药监、综治等部门数据资源,形成集政务服务与矛盾纠纷化解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配套建立纠纷研判、在线商询、联席调解、模拟诉讼四项机制,真正实现了隐患排查关口前移、矛盾干预及时有力、纠纷化解精准高效。近三年来,先后调解重大矛盾纠纷178件,调解成功率达100%,辖区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百步亭派出所还邀请辖区有威望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干、执业律师,组建成30人的民事调解专家团队,推动矛盾化解向专业化法制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调得了,更调得好。”现年71岁的派出所“首席调解员”陈立昌,退休前当过居委会主任,曾有15年民事法庭陪审员经历,所长陈端敏“三顾茅庐”聘请他来担任调解员。凭着对社区情况熟和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陈立昌逐渐成为所里青年民警的“陈老师”,社区矛盾纠纷的“金牌调解员”。9年来,陈立昌与民警一道成功调解民事纠纷731起。2020年10月,他被市公安局聘为做群众工作的兼职教官,为全省5期派出所所长培训班作专题授课。
当前,该所适应警情变化趋势,把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守住群众“钱袋子”作为检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派出所建立“登录平台、签收上报、任务指派、上门劝阻、平台回告、监督回看”“六步走”电诈预警工作机制,创新“数据+网络+脚板”实战化模式,实现快速反应、精准拦截、高效止损。截至目前,全所电信诈骗拦截成功率100%,正努力实现从“小区无诈”到“社区无诈”。
鱼水般的警民关系是百步亭派出所的立所之本、前进之基。他们组建“沈胜文志愿者服务队”,传承发扬“五心三到”爱民工作法,不遗余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为民服务、解难帮困延伸到千家万户,当好社区“服务员”,做好群众“贴心人”,在党和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