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崛起宜昌
绿色发展的宜昌底色:绿色峡江 夷陵在此
湖北日报
2022年06月18日 12:18
2022年06月18日 12:18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行走夷陵,蓝天白云下飞鸟划过,清水绿草间游鱼嬉戏,青青河堤边,三两市民散步戏水,好不惬意。

  环抱大国重器三峡大坝、坐拥三峡名胜古迹,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从西北群山到东南沃野,高山、丘陵、平原三级“台阶”划出夷陵天然地理单元。

  “坚决守好三峡生态屏障,落实‘双碳’发展战略,建好长江绿色发展先行区。”去年,宜昌市夷陵区第六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肖鹏飞为全区绿色崛起吹响号角,明确夷陵绿色发展的落点、路径、构想。

  作为宜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资源最富集的市辖区,夷陵着力推进生态治理、产业转型,追求实实在在的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位于长江西陵峡夷陵区乐天溪段水域的秀美山水风景。 (李重庆 摄)
位于长江西陵峡夷陵区乐天溪段水域的秀美山水风景。 (李重庆 摄)

  生态与经济共生共赢

  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是储量规模亚洲第二的磷矿腹地、宜昌千亿磷化工产业集群源头之一,分布着30家磷矿企业。但曾经粗放发展导致挖空山,又堆出矿渣山,两头破坏生态。

  起源于樟村坪的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宜昌的“母亲河”,滋养着约200万宜昌市民,但矿山废水直排造成严重污染。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夷陵一度谈磷色变。

  2018年以来,夷陵推动矿企转型,将山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有序开采并举,全面落实矿石不落地、废渣不出井、废水不外排,磷矿迈入有序发展。三宁矿业在转型中,被“逼”出“矿渣通过管道回落矿井”的工业纪录。今年,黄柏河水质断面达标率100%,流域内Ⅱ类水质达标率达到98.67%。

  成本降低了,生态更好了。夷陵认识到,厚植绿色底色,生态与经济才能更好共生共赢。

  几年里,夷陵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率先清零,磷石膏规模运用途径不断拓展。夷陵大力支持技术创新,点渣成金,通过科技创新,在磷石膏综合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6月9日,夷陵区湖北昌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经粉碎、筛选、干燥等工艺流程后,一块块石膏砖从传送带“走”出来,实现了从工业废渣到建筑新材的蜕变。昌耀新材正在推广以磷石膏轻集料替代普通碎石,将其应用于混凝土或混凝土制品中,可实现年消耗磷石膏20多万吨,创效益上亿元。

  烈日下,楚能新能源锂电池智能制造项目一期现场,工人正奋力进行场平施工。今年5月项目签约,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子类电池、PACK模组等系列产品,总投资约600亿元,这是夷陵有史以来招商引资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成为宜昌推进绿色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裂变升级浓墨重彩的一笔。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0个。

  新树扎深根,从绿色矿山到绿色化工再到新能源新材料,夷陵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为迈进“双千亿”目标,奋步疾蹄。

  “橘都茶乡”生态种养

  6月6日,太平溪镇小溪口村,山间微风徐徐,两架植保无人机在橘园上空来回飞行,药液均匀喷洒在橘树上,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现场200亩橘园的绿色防控任务。现场负责人介绍,正在进行的是柑橘大实蝇绿色防控(飞防)示范,药液配制、施药时间间隔都有严格控制。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评选出2021年全国51个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夷陵区《坚持“三生”共治、筑牢“三大”体系》荣列其中。

  柑橘和茶叶,是夷陵区农业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区内现有柑橘栽培面积32.1万亩,2021年产量79.6万吨,产值突破32.5亿元。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3.3万亩,总产量3.54万吨,产值17.6亿元。以柑橘、茶叶为主导产业的夷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还是三峡生态屏障的核心区。

  近年来,夷陵区委区政府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种养,筑牢绿色生产体系;坚持生态管护,筑牢绿色质量体系;坚持生态科创,筑牢绿色技术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全面转型成效显著。

  在柑橘种植上,推广“缓坡大块、宽行窄株、起垄栽培、水肥一体”,因地制宜;对于茶叶种植,施行“测土配肥、行间种草、绿色防控”,健康高效。

  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该区还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制度,建强监测网络。设立虫情监测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等各类监测点329个。

  全区绿色发展指标逐步改善。土地治理成效突显,14035.16亩安全利用类受污染耕地得到有效治理,农产品质量达标率达100%,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达77个。

  含金量提升,含绿量增加。一方水土滋养出“橘都茶乡”,也将绿色高效与乡村振兴相融通。

  筑牢民生福祉共山高水长

  “公园花卉草坪清新,环境越来越美,夏天绿树成荫,是个休闲散步、健身娱乐的好地方。”市民黄阿姨带着小外孙到黄柏河畔的夷陵区小溪塔河心公园遛着弯儿。

  去年,夷陵区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把“绿色之城”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推动实施,积极采纳群众建议,加强源头治理,打好生态保护组合拳。

  目前,完成人工造林600亩、山水林田湖草水土流失治理7200亩,栽植梅花、海棠、银杏、枇杷等8705株。已创建“湖北省森林城镇”3个、“国家森林乡村”7个、省级“绿色乡村”38个。

  以河心公园为依托,点靓“一河两岸”,黄柏河城区段环境优化及夜景升级工程也正在加紧建设。在几公里外的黄柏河湿地,灯芯草、波斯菊、大花美人蕉、大花金鸡菊等43种地被苗占地达21万平方米,品质升级、色彩丰富,成为市民热衷的摄影打卡地。

  随着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的不断提升,夷陵全域推动全民参与建设的风潮涌动。“生态小公民”绿色教育成为靓丽名片,编写印发颇具夷陵特色的《生态小公民》教材,“富美夷陵、环保先行”主题教育活动纳入全区幼儿、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内容。

  今年3月以来,职工、志愿者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不断,为城市添绿。学生走上街头捡拾垃圾,为绿植浇水,将手绘环保布袋送到居民手中,传递“爱绿护绿”理念。乡间地头,处处都有挥锹植树的忙碌身影。街头巷道,市容环境秩序“十不见”行动扎实推进。黄柏河畔,杂乱不堪的砂厂早已变身法治文化公园,绿园水岸、风景如画。

  夷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长江绿色发展先行区”发展战略,全力守护三峡生态屏障。去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站在太平溪镇许家冲村观景平台眺望,不远处就是长江、三峡大坝和坛子岭景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浮现眼前。在黄柏河畔、口袋公园、盘山路边,举目是绿、移步皆景、河水清澈、街巷整洁,绿色正成为夷陵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