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知音汉阳
武汉市汉阳区:四千余居民成为人大代表微信好友
中新网湖北
2022年10月24日 09:13
2022年10月24日 09:13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24日电 题:武汉市汉阳区:四千余居民成为人大代表微信好友

  作者 张芹 黄璜 杨李东

  “坦白说,反映问题前我也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何国华是武汉市汉阳区新城春天里小区居民。今年3月,他通过扫描小区里挂着的“民情民意联系点”人大代表微信二维码,与武汉市人大代表刘思桥成了微信好友。

  多年来,新城春天里小区16栋楼的居民饱受外墙脱落、房屋渗水之苦,居委会、业委会多方努力,但收效甚微。抱着试一试心态的何国华联系上了刘思桥。让他没想到的是,刘思桥不仅第一时间向他了解情况,还约上湖北省人大代表、江欣苑社区党委书记胡明荣,组织居民代表、街道、社区和相关政府部门现场查看、座谈,最终确定维修方案。

人大代表介绍履职故事 张芹 摄
人大代表介绍履职故事 张芹 摄

  近日,记者来到新城春天里小区,施工人员正进行高空作业,不少楼栋破损的外墙已经修葺一新。“小小二维码成了老百姓反映问题的‘直通车’,感觉就像联系身边的朋友一样方便。”何国华说。

  成为人大代表的微信好友,何国华并不是特例。据汉阳区人大代工委主任张梦君介绍,自今年3月该区探索开展“民情民意联系点”活动以来,建立民情民意收集处理机制,推动代表闭会期间亮身份促履职,累计有460块省、市、区人大代表信息公示牌被悬挂居民小区、红色驿站、代表单位,过扫码成为代表微信好友的4000余人次。

韦莉代表介绍履职故事 张芹 摄
韦莉代表介绍履职故事 张芹 摄

  “这个数量远超历年代表联系群众人次。”张梦君说,通过“挂牌公示”,人大代表成为选民们24小时不下线的微信好友,“有事您扫码,代表码上办”在居民群众心中落地深根。同时,分层、分级处理收集汇总的民情民意,打通代表与选民、代表与政府部门联系渠道,提高了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效率。

  被称为“书信校长”的武汉市汉阳区楚才小学校长韦莉也是主动“亮码”者之一。担任校长期间,2000余封与学生的书信,让她深得孩子和家长的信任。作为区人大代表,悬挂在校门口的公示牌架起了她与更多人交流、沟通的桥梁。

世纪龙城小区悬挂的“民情民意联系点公示牌” 张芹 摄
世纪龙城小区悬挂的“民情民意联系点公示牌” 张芹 摄

  “半年来,不少家长通过公示牌扫码加我微信,大部分诉求都与教育有关。”韦莉告诉记者,她根据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级处理,能力范围内的自行解读、恢复,针对教育共性焦点问题,则联系教育系统台办,形成闭会期间建议案,进行上报。

  “校长信箱+民情民意联系点,线上线下相呼应,校内校外相整合。”韦莉称,与学校、家长、社区居民零距离的沟通,让她代表工作更有底气,校长工作更有方向。

根据居民建议修葺一新的凉亭 张芹 摄
根据居民建议修葺一新的凉亭 张芹 摄

  修缮破旧围墙、为电动车安家、将小区架空层打造成儿童室外游乐场……看似一件件小事,却是居民最亟待解决的烦心事。据统计,自汉阳区人大创新设立“民情民意联系点”以来,累计收集整理意见建议近1000条,其中代表直接解答396件、街道和社区层面解决423件、形成闭会期间代表建议52件。

  “群众‘点对点’反映问题,代表‘零距离’收集意见。”张梦君说,“民情民意联系点”的设立,不断延伸代表履职界限,激发代表“内动力”,同时也增强了人大代表履职成就感与责任感。(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