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崛起宜昌
坚持“筑堡为民、靠民、惠民”共同缔造秭归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三峡日报
2022年11月09日 11:41
2022年11月09日 11:41 来源:三峡日报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秭归县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精准把握筑堡工程“一线五化”的核心要义,以推进“筑堡强基、共同缔造”为抓手,以深化“两个幸福”建设为载体,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秭归落实落地。

秭归全力守护“一江碧水 两岸青山”(资料图)
秭归全力守护“一江碧水 两岸青山”(资料图)

   以自我革新破除治理旧藩篱。秭归农村地区山大人稀、居住分散,县城虽人口集中,但属于“往来不相问”的陌生社会,群众组织难、公共服务难、治理真空区域多等治理难题日益凸显。为此,我们对各类治理要素进行了全面重塑。一是重构组织体系。纵向完善“党建引领、双线融合、三级架构”的组织体系,全覆盖成立小区(村落)党支部(党小组)和小区(村落)理事会,将党的组织和自治组织延伸到最基层。横向健全党组织居中引领,各类社会组织聚合环绕的组织矩阵,培育孵化环卫、健身、文化等各类社会组织440个,让每名群众都参与到一个或多个社会组织中,推动能人治理到人人治理。二是重划治理单元。坚持“群众自愿、利益共享、产业趋同、规模适度”等原则,将全县167个行政村调整划分为1621个村落,让小村落真正成为利益共联的“大家庭”。三是重建治理队伍。紧盯村落(小区)服务痛点,推动358名民警、医生、电管员、管水员等“十员”进小区,203名“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和法律顾问)进村落。开展全域大走访,推选村落新“两长八员”7032名,其中农村致富带头人、经济合作组织负责人、退休干部等占比34%。

茶业托起产业振兴和百姓致富梦 (资料图)
茶业托起产业振兴和百姓致富梦 (资料图)

  将“五共”理念融入治理全过程。筑堡筑的不是有形的堡垒,而是通过党建引领让组织高度聚合、民心高度凝聚;共同缔造不是具象的成果,而是让“五共”理念融入社会治理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一是让决策共谋有舞台。通过建设“幸福驿站”,搭建“村落(小区)夜话”等线上线下议事平台,聚拢群众、汇总民意。二是让发展共建有抓手。健全建设意愿共同征集、建设内容共同商议、建设方案共同研究、建设过程共同参与、建设效果共同评议的项目建设全过程共同参与机制。三是让建设共管有章法。充分汇集民意,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小区公约,在惠民项目建设之初,群众即约定好谁来管、怎么管、管多久。四是让效果共评有路径。把“话筒”和“红笔”递给群众,在项目实施之前对方案、计划开展“预评”,实施过程中对进度、质量开展“实评”,项目完成后就总体群众满意度进行“定评”,同时推进共评结果运用。五是让成果共享有实效。充分体现人民意志,让地方产业强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精神面貌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建多元机制激发治理新活力。筑堡工程和共同缔造活动都是久久为功、激发内生动力的过程,需要常态长效的机制保障。我们紧紧抓住宣传发动凝聚群众这个关键,通过建强建优各项机制,不断培养群众一直参与、还要参与的热情,让参与形成一种习惯、让共同成为一种本能。一是探索推进“公益银行、积分超市”机制,通过积极引导和培育,在沙镇溪镇梅坪村、茅坪镇建平社区等地探索“以积分换物资、以积分换服务、以服务换服务”的全民公益模式,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二是用好用活“以奖代补”项目激励机制,以群众房前屋后、针头线脑的小事为切口,全面推动第一批30个“以奖代补”小微项目建设,将群众有效参与村落自治的成效作为村落奖补资金申请、惠民项目支持的重要依据,形成正向激励闭环。三是制定社会组织常态长效运转机制,总结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十步工作法”,对社会组织予以专人指导、资源支持、项目激励,让社会组织“有权力干”“有事情做”“有力气使”,推动社会组织持续保鲜保活。 (中共秭归县委书记 杨勇)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