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29日电 (张华伟 张竹君)经过6年不懈努力,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终于修成“正果”——在国家文物局12月29日公布的全国第四批19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中,首次参评的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榜上有名。
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最早发现、极具代表性的大型聚落遗址,作为“屈家岭文化”的首次发现地和命名地,也是实证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大遗址,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延续时间长,历经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主体遗存距今5300—4500年。发现有稻作遗存和居址、陶窑群、墓葬、环壕等遗迹,出土磨光黑陶、蛋壳彩陶、彩陶纺轮、玉石器等精美文物,2001年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402公顷,以保护遗址为前提,以考古科研为支撑,以“展现史前文明,体验农耕文化”为展示目标,以“农魂屈家岭”为主题,将遗址博物馆陈列展示、考古发掘现场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形成了集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2016年3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历时6年。截至目前,公园主体部分已建成,共投入资金3.018亿元。今年3月对外开放试运行,已接待线上访客、线下游客共计数百万人次,期间已产生直接收益478.46万元,全区综合收益5.31亿元。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屈家岭管理区不断推进屈家岭文化的研究和发掘工作,让屈家岭文化真正“走”出去、“活”起来,进一步提升屈家岭文化“软”实力。通过举办多种学术交流活动,定期召开专家论证会,加强屈家岭文化研究深度,并先后制作完成《大遗址·屈家岭》《屈家岭文化科普陪你过大年》《少年》《农·道》、系列3D动漫影片《屈家岭传奇》等影视作品,进一步提升了屈家岭文化影响力。
此外,屈家岭管理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不断加强以屈家岭文化为创作元素的文创开发力度,2020年在湖北省博物馆启动中国农谷·屈家岭文化IP全球征集大赛,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匈牙利佩奇大学等上百所知名院校进行创作,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参赛作品共计2476件/套,在大赛社会公众投票环节中,总点击量超292万次,投票量达190万次,引发广泛关注。
“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先后被中国侨联授予第九批‘全国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被国台办、国家文物局授予全省第一个‘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被省政府授予第一批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同时还被授予全省首批16家港澳青少年教育交流基地。在提升屈家岭文化品牌和区域文明标识的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拓展和丰富中华五千年文化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屈家岭管理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王豫鄂介绍说。
下一步,屈家岭管理区将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建立文化交流合作、在中小学课堂普及考古知识、在研学旅行中开展考古实践、举办国内国际文化论坛、建设智慧博物馆等多种举措,努力把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主题公园,树立农耕文化品牌,传承发展屈家岭文化,提升屈家岭文化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影响力。
“将以此次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为契机,进一步抢抓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实施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建好用好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深度挖掘屈家岭文化底蕴和品牌价值。”屈家岭管理区党工委书记曹红姣同时表示,将进一步挖掘屈家岭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特殊价值,广泛开展海内外考古界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扩大屈家岭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