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写在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之际
中新网湖北
2023年01月16日 16:22
2023年01月16日 16:22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1月16日电 题: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写在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之际

  作者 毕学谦 张青松 王棘楚

  沙河之滨,振兴潮涌。1992年6月,枣阳西城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此为国家级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

  三十年前,在一片残垣断壁上,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一路走来,如今这里已是产业兴旺、欣欣向荣,成为推动全国百强县市枣阳全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大引擎,创新驱动的领航区,引领城市能级和品质提升。

  科学发展 现代新区华丽蝶变

  对一个发展中的城市来说,开发区素来是经济发展的“热土”地带。在开发区建设与发展这个撬动经济热力的“跳板”上,枣阳市始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省级开发区建设时代,枣阳市就前瞻性的赋予了开发区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各项考核指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回顾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它经历了三次名称的更迭。从枣阳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到湖北枣阳经济开发区,再到2021年6月,跻身“国家队”,被正式定名为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年6月,枣阳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批准设立,定位为鄂北对外开放桥头堡;

  ——1995年1月,湖北省启动实施新一轮内陆开放战略,枣阳市为把握这次战略机遇,先后规划高新区、工业区、产业基地组团,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管开发区;

  ——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通过审核予以保留,同年被省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2020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湖北枣阳经济开发区面积由5.78平方公里调整为28.88 平方公里,成为湖北省审核面积最大的省级开发区,承载居住人口20万人。

  多年的基础打造、产业备份,为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升级成为含金量最高的国家级开发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枣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波表示,作为湖北省9个国家级经开区之一、襄阳市第2个国家级经开区,也是湖北省第一批设立在县市的国家级经开区,标志着枣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开放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肩负的发展责任更加重大。枣阳市要坚持聚焦开发区主战场地位,把优质企业、有限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开发区集中,科学精准修编五年高质量发展规划,确立首位产业、主攻产业、建设内容和建设时序,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强化园区功能配套,推动要素配置向“最优化”升级。

  开放创新 产业集群乘风破浪

  2021年11月30日,国家级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枣阳市明确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向着全国一流开发区的新征程迈进。

  三十载风雨兼程,三十年春华秋实。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绿色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七大产业集群。

  三十年来,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92年不到15亿元跨步到2022年突破600亿元,实现税收总额27.89亿元,成为枣阳市最有活力、贡献度最大、带动性最强的经济“主战场”。

  在过去的极不平凡的一年里,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顶压前行、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发力、全域突破、全线飘红,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实现了跻身“国家队”后的良好开局。

  2022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向着千亿园区迈进;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300亿元;进出口总额近40亿元,正在向50亿元关口稳步前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总数达到119家;化工园区调区扩区顺利通过认定和一般安全风险(C级)等级复核,总面积达7.4平方公里,化工园区企业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建立,形成“园区带动、行业自主、企业自发”的安全、绿色发展新态势;汽车新材料产业集群跻身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枣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2年度综合考核排名由第12位提升到第9位,开发区总体规划获商务部发展外向型经济补贴。

  接续奋斗 产城融合绘就蓝图

  创新驱动点燃发展引擎,全域蝶变提升城市能级。在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平台星罗棋布,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创新主体生机盎然;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家、省级研发机构、示范基地27家,省级专家院士工作站6个,“两特三新一智能”乘风破浪远航。

  根据开发区产业规划,西区重点发展钢铁产业,南城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吴店园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兴隆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指日可待,有力推动“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

  孔令波表示,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争当产业发展引领区、改革创新先行区、优化环境标杆区,揪住发力点,推动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找位置、争位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重点产业链,实行一链一长、一链一图、一链一制、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力,加快培育汽车零部件200亿级、纺织100亿级、精细化工100亿级、钢铁100亿级产业;全力发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产业链供应链重要节点的保障作用,引导有实力、有技术的中小企业进规,提升产业体系的丰厚度和产业链的竞争力。

  为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规划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培育国家级孵化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加大企业研发项目摸排力度,深挖规下工业企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研发潜力,指导服务企业做好研发建账,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鼓励创新成果就近就地孵化转化。

  同时,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推进与襄阳综保区、自贸区的“硬联通”“软对接”,促进新引进外贸企业落地集聚。积极申报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现有89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引进第三方专业公司,搭建出口创汇平台,帮助辖区内企业打通通关通道,引流归拢以往分散的出口业绩,同时帮助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成效,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外贸进出的平台,外商投资的热土,奋力提高经济外向度,轻松链接全世界,展现对外开放的勃勃生机。

  “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总投资80余亿元,全面提升园区功能,集聚发展要素,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匠心打造‘现代新区、活力新区、开放新区、秀美新区、幸福新区、和谐新区’六张名片,在转型速度、创新浓度、管理高度、民生厚度等多个维度,保持在全省全国领先率先。”孔令波表示。(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