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3日电 (陈雨 张静 王隽)近日,汉阳区人大代表、红建社区书记魏凌云冒着雨从国博停车场入口步行到国博地铁站B出口,一路的景象相比一年前已焕然一新。
国博会展中心于2011年建成,馆内外建筑面积共19万方,承载了全市乃至全省的会展需求。十余年来,已承接各类展会近500场、会议近2000场,参展商及观展人数达2500万余人次,是武汉市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窗口。
随着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和周边居民陆续入住,国博片区配套设施的建设维护步伐疲态渐显:每逢超8万方大型展会,现有的地下停车场就满负荷运转;早晚高峰上下班的居民加上观展消费者,流量过大使得人车混杂,造成极大安全隐患;地铁口周边共享单车数量激增,停放无序;道路坑洼破损,遇上下雨天道路积水飞溅行人。
“人大代表‘三进’活动走访群众企业时,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反映国博片区的问题。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居民,我看着这个片区从一片荒芜建设成为万众瞩目的城市名片,城市精细化管理跟不上,极大影响了片区形象和人居环境。”魏凌云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与驻扎在片区内的市人大代表刘思桥、许鹏,区人大代表闵泉、王智高等,联合洲头街道对整个国博片区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地毯式”走访调研。但情况比代表们预计的更为复杂,整个片区是“交界地”,涉及到市区两级共十余家不同类别的管理主体,仅国博西入口一条长度不到200米的沥青路面,就有三四家责任主体;政务中心门前不到10米的路,责任主体更是有五六家。
显然,依靠代表个人的呼吁,不足以达到长效整治的目标。代表们集体向汉阳区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通过代表视察的方式,依靠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集中力量下大力气开展国博片区系统性整治提升。
2022年4月中旬,汉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建设局、区园林局、区城管局、区交通大队等政府职能部门,及新城国博、地铁集团、新区公司等建设单位,开展国博亮点片区环境整治工作代表视察。在前期代表调研的基础上,视察活动迅速锁定148个问题点位,将整治困难“摆在桌面上”研讨,按照以管为主、连片治理的思路,现场明确责任主体和初步解决方案。
“会展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全市名片’‘汉阳窗口’‘重点产业’三个角度理解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时间不等人,国博亮点片区整治工作必须在一年内完成!”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在座谈会上给责任单位下了“军令状”。
同时,汉阳区人大常委会积极争取区委支持,将国博片区整治改造活动常态化纳入区级考核及“两创一管”精细化管理督办事项,集全区力量攻坚克难。
“我们定期采取不打招呼不提前通知的方式,直接到问题点位督办整改进度,一走就是一万多步,”汉阳区人大常委会城环委负责人说道,“几乎每天都在跑职能部门、跑问题点位,很少在办公室坐班。”
重督办就是重落实。2022年10月,汉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原班人马开展国博亮点片区环境整治第一次“回头看”,现场重走148个问题点位,不谈成绩,直面问题:“枯枝杂树已清理完毕,但小树林围挡依然有破损;沥青路面已修补完毕,人行步砖必须在本月内铺设完成;停车场入口的宣传展板及外立面广告还未更换完毕,政务中心拦车桩‘牛皮癣’反复……”
今年3月,汉阳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第二次“回头看”。新铺设的430平方米沥青路面上交通标线清晰明了,441平方米非机动停车场内电动车和共享单车井然有序,2600余平方米人行步道及地铁站周边盲道焕然一新,256盏路灯全部升级成LED,北出入口植被层次丰富、新芽吐露,不时有居民冒雨前来赏花……国博片区的‘蝶变’肉眼可见,在2022年度全市示范片区创建和达标整治“双百”活动中被评为城市综合管理“最美片区”。
“还记得一年前也是初春的下雨天,我们调研时踩翻了步砖溅了一身水,还要在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丛林’中艰难地穿梭前进。”魏凌云代表一边走一边感慨,“我们亲身体会到整治工作的不容易,国博片区的‘蝶变’得益于区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得益于各个部门讲责任讲担当、想办法破难题,坚守承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邵旭东、闵泉、王奎等代表都一致认为,形成长效机制才是解决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的根本。“而长效机制难在形成合力。这就需要依靠区人大常委会来聚合各方力量。”闵泉代表说道。
汉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结果为导向,一手抓发挥代表监督作用,以代表视察“回头看”的形式打通从监督到落实的最后“一百米”,形成监督闭环;一手抓常委会履行依法监督职能,加强上下左右联动,督促职能部门提升行政效能。
“国博片区整治行动有成效、有亮点,群众满意、企业欢迎,也为地方人大深度参与共同缔造提供了典型实践案例。”汉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万磊继续以高标准提出要求,“各责任单位要继续坚守承诺,只要群众需要,只要有代表提出,我们还会再组织第三次、第四次‘回头看’,监督闭环一定会牢牢抓在我们手上。”(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