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4日电 (王登府 龙烨 田春艳)200多年前,英商在湖北五峰开设“宝顺合茶庄”,让采花茶叶远渡重洋、声誉鹊起;上个世纪90年代,“采花毛尖”在此应运而生,迅速发展壮大为“湖北名茶第一品牌”。
![]() |
今天,此处的茶产业发展现状怎样?前景如何?阳春四月,我们一起走进湖北五峰采花乡,感受“楚天名茶第一乡”在坚守与求变之间,推动茶产业转型发展的蓬勃生机。
坚守:品质是最大的品牌
在采花乡核心茶区星岩坪村,沿河两岸3500亩茶园吐露新芽,人行步道穿梭其间,茶农分散采摘忙碌。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天龙介绍,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环境,孕育出茶的优良品质,五峰及周边地区栽种的福清大白、五峰“212”等茶苗,大多由此处培育而出。
像这样的欧盟标准茶叶基地,采花乡目前共建设14000多亩。采花乡党委书记许仕华表示,原料端的牢牢坚守,只为打造一杯高品质的采花茶。
从原料端来到生产端,采花台村白溢春茶业公司门前,前来售卖鲜叶的茶农每天傍晚都排成长队。凭着一股认真劲,2018年,白溢春茶业公司副总经理陈思才所打造的红茶在宜昌茶叶品质鉴评中获得金奖。2019年至2022年,他在市级比赛中连续四年被授予宜昌制茶大师。直到今天,从收购到生产,从包装到发货,他都亲自参与,忙起来哪怕彻夜不眠,在品控上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品质是最大的品牌。”许仕华介绍,目前全乡正在源头上积极推进品种培优,加强溯源绿色生产质量的监管;在生产上加大对企业质量提升、质量创新平台建设,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加工技术及生产标准;同时积极参与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加强茶叶公用品牌标准体系、产品体系、营销体系建设,增强品质、品牌效应,以此提升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改变:一个村书记的愿景
春茶季,在采花乡楠木桥村,村支书马学才每天都要带上一杯浓茶来到茶园,指导茶农们采摘古树芽茶。这样的采茶场景,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
翻开马学才记录的村民卖茶账本:4月10日古树鲜芽的均价仍保持在120元以上,今年收入超过8000元的茶农已有10几户,全村茶农累计卖茶收入35万元。
说起茶叶,马学才在侃侃而谈中充满了激动:楠木桥村1400多亩古茶园、古茶树零散分布,长期以来产量少效益低,村民们不愿投入管理,造成许多茶园荒芜、茶树萎焉。
马学才决定还是从茶出发,另辟一条蹊径。2021年,马学才带着古树芽茶找到采花茶业公司,尝试着合作开发古树茶产品。经过三年探索实践,由楠木桥村直接提供原料,采花茶业打造的“经典五星”“采花碧玺”“采花香印”三款产品,总销售额已突破300万元。
一度落寞的老茶园,成了茶产业实现复兴的“珍宝”。马学才正谋划着进一步整修清理村内山林中荒芜的老茶园,建设高标准茶叶基地;购买村委会旁的老茶站,打造非遗手工加工坊。再以此为依托引进茶企进村,由支部领办合作社,深度开发古茶资源。
许仕华介绍,该乡正立足于楠木桥、黄家台、星岩坪等八个村3580亩古茶园,进一步完善传统建筑、文化资源、种质资源数据库,制定保护措施,纳入村规民约,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机制;同时引导鼓励茶企、合作社以入股、租赁、合作等多样化发展方式,探索老茶园保护利用新业态,让老茶树焕发更多新活力。
突围:“藏闲小茶”启示录
64岁的彭忠舜从2000年开始办厂制茶,早已是闻名一方的茶叶行家。但从事茶业23年,彭忠舜坦言自己现在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他说:“随着周边地区茶产业的迅速崛起,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笔者看到,忠顺茶业打造的“一杯藏闲小茶”,让人感到这不仅是一款茶,更是一款精致的文创产品。作为公司谋求突围的试水之举,产品在去年投入市场2个月销售就突破200多万元。眼下厂区正有200多盒“那凡生·心仪五峰”已完成包装,准备发货。
“一杯藏闲小茶”“让不喝茶的年轻人爱上喝茶”的差异化定位,赢得了意想不到的市场青睐,也让彭忠舜看到了新的希望。他正计划将厂房二楼开辟出200多平米空间,打造集“那凡生”产品生产、包装、展示于一体的全功能区域。
许仕华介绍,采花乡将持续坚持“做精名优茶、做优宜红茶、做强夏秋茶”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茶三产融合发展,深度挖掘茶文化、红色文化,打造采花乡长久的精神河流,建设采花茶叶特色小镇,擦亮“十四五”规划“秀美土家茶乡”名片。(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