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崛起宜昌
通讯:守住“绿” 转成“金”
中新网湖北
2023年04月18日 17:07
2023年04月18日 17:07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8日电 题:通讯:守住“绿” 转成“金”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环境保护监督工作侧记

  作者 肖敏 谭琦琦

  在2022年11月19日召开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上,生态环境部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授牌。湖北省宜昌市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块沉甸甸的国字号奖牌不仅是对宜昌人民践行、守护、续写“绿色之约”的奖励,更凝聚着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以法治方式,在促进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通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加快生态价值转化所贡献的力量。

长江禁捕之后,宜昌市葛洲坝下游江段成群结队的江豚已经成为常客。李风 摄
长江禁捕之后,宜昌市葛洲坝下游江段成群结队的江豚已经成为常客。 李风 摄

  督办议案 推动废弃矿山复绿

  “这是松宜矿区产量最大的煤矿,效益好的时候矿上住过1000多人。”老人追忆的矿洞早已封闭,打造成了集特色民宿和教育实践为一体的采煤研学基地。近日,老矿工张宏强走进松宜矿区陈家河煤矿旧址故地重游。

  陈家河煤矿关闭5年,近20万平方米的国土资源荒废,堆积如山的煤矸石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过度开采导致的地面塌陷、地底空洞造成了水系破坏。松宜矿区曾申报实施地质生态环境恢复工程,争取资金对煤矿进行系统修复。

  2021年年初的宜昌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郑发方等11名宜昌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议案》,被确定为大会议案。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斌率议案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要求“统筹好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废弃矿山要坚决实施生态修复,重塑绿水青山。”

  宜昌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议案办理进展,要求更大力度呵护绿水青山的颜值、放大金山银山的价值。

  同年6月,宜昌市政府印发《宜昌市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分年度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实现绿色矿山建设“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改观、三年出成效”。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市正常生产的矿山符合宜昌市绿色矿山标准的比例分别达到30%、60%、100%。

  自此,松宜矿区迎来了更大的转机。通过积极招引第三方运营团队,在成功修复治理后的陈家河煤矿建设采煤研学基地,留用工矿厂房修缮改造成特色民宿和教育实践展馆,并大力挖掘工矿文化。目前,该研学基地已具备研学、亲子游、民宿康养等多种功能,已经于2023年元旦运营。

  “工矿废弃地再利用、探索两山转化路径,通过生态修复,让废弃矿山发挥生态经济价值。”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关于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报告后指出,不能只就矿山修矿山,还要解决后期管护和长远运维问题。在人大的关注和推动下,宜都市鹰子石建筑石料矿的废弃矿山探出了“矿山生态修复+”的新模式。该矿山在实施生态修复过程中,由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指导企业以打造农文旅一体的综合乡村生态休闲度假园为目标,高起点规划,编制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实施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企业投资1700多万元对矿区和排土场进行了改造,复垦旱地,恢复林地,将修复后的土地用来大力发展农旅产业,打造矿坑公园,将废弃矿山变身为生态“大观园”,昔日的“地表伤疤”变为富美新业态。“矿山生态修复+”的新模式,成为关闭矿山生态修复的一条可复制的现实路径。

  市人大常委会还指出,对于正在开发建设中的矿山,要求必须建成绿色矿山。在素有“亚洲磷矿腹地”之称的樟村坪镇,在人大的持续关注下,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强镇之本发展之基,提出投资约30亿元,用两年时间完成全镇全部磷矿企业的光电选矿项目建设,以实现“坑口即选矿,开采无废水,尾矿不出井”目标,确保年减少磷石膏产生量300万吨以上。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樟村坪镇党委书记张春伟说,目前,智慧矿山正在全镇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不仅促进了矿企的降耗提效,还极大促进了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截至2022年底,宜昌市在册矿山178家,已建成绿色矿山46家;废弃矿山192家,已完成生态修复100家;夷陵区、兴山县成为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

严格贯彻《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之后的黄柏河,实现了“一河清水入长江”。 张国荣 摄
严格贯彻《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之后的黄柏河,实现了“一河清水入长江”。 张国荣 摄

  严守红线 给子孙后代留财

  宜昌是全国首个以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专门保护城区绿地的城市。

  2017年12月2日,宜昌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出关于对卷桥河公园等19处绿地、山体、水域实施永久性保护的决定。

  5年多来,宜昌城区重点绿地保护名录已“长”至65处,推动政府对城区4105.53公顷的绿地、山体和水域进行立碑、定界,实施永久性保护。

  要保护,先修复。五年前的卷桥河河道岸线侵蚀严重,湿地生态破坏严重,功能退化。池塘荒废,生活生产活动污水直排,河道内水生植物生态系统破损,生态净化能力差。

  自将卷桥河公园纳入永久保护以后,宜昌市政府将其定位为城市湿地,纳入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投资9300多万元进行保护和修复,打造成宜昌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

  2022年“十一”假期,卷桥河湿地公园正式建成开放。金黄的水稻,清澈的河水,嬉戏的野鸭、白鹭,蜿蜒的廊道……一幅美丽的田园湿地画卷悄然展开,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周边商业、餐饮等消费量迅速提升,促进了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繁荣,实现了生态价值的永久性转化利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2年6月24日,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斌带领主任会议成员就城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工作情况开展集体视察,其中就包括城市湿地——卷桥河湿地公园,这里的优美环境和巨大的商业价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在2017年,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首部实体法《宜昌市城区重点绿地保护条例》就规定市政府每年要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城区重点绿地保护工作。还规定市政府拟批准占用实施永久性保护重点绿地或者改变其规划用途的,须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

  该条例实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严格坚守法律红线,确保城区重点绿地只能增不能减,坚决捍卫重点绿地保护名录,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占用或改变重点绿地规划用途,鼓励社会各界及广大市民监督举报。

  宜昌坚持立法护绿,高质高效推进园林建设和绿地精细化管养,持续强化重点绿地保护,守护生态成果。目前,宜昌城区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02%、45.02%和15.03平方米。2021年宜昌还荣膺了全国“绿都”20强和“中国十大秀美之城”称号。

“我们力所能及为黄柏河做点事情,让它保持干净。”8月23日上午,黄柏河湿地公园,一群头戴小红帽、身穿蓝色马甲,胸前系着红领巾的“小河长”们正在巡河。王华 摄
“我们力所能及为黄柏河做点事情,让它保持干净。”8月23日上午,黄柏河湿地公园,一群头戴小红帽、身穿蓝色马甲,胸前系着红领巾的“小河长”们正在巡河。王华 摄

  做好示范 让生态为未来精彩赋能

  2022年入冬后的周末,只要天气晴好,在宜昌城区工作的市民陈杨都会赶回百里荒老家,和母亲一起“捯饬”自家民宿,在百里荒滑雪旺季赢得更多商机。

  百里荒因方圆百里荒无人烟而得名。以前,这里地上开荒、地下挖煤,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老百姓的生活也陷入贫困。冬天一到,乡亲们都猫在家里闲着,没事干,也没了收入。百里荒作为乡村振兴试验区,急需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出“两山”转化的路子。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斌带领调研组,联系环百里荒农旅融合示范带建设项目,数十次前往调研督导,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要求坚持“两山”发展理念,厚植生态底色,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创建打牢坚实基础。

  在人大的持续推动下,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植树种草,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将百里荒打造成省内外闻名的观光旅游区,让周边老百姓更多参与到民宿、农家乐产业发展当中,让他们实现共同富裕。

  道路通了,人气旺了,产业活了。当地政府引导乡亲们围绕景区打造精品农家乐、精品民宿和果蔬采摘园,并辐射到周边3个区县共43个村庄,建设起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如今,最美柑橘园、康养第一村、高山有机农业、观光牧业、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产业纷纷发展起来,进一步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夷陵区柏家坪村村民杨娟靠开农家乐,仅旺季两个月就挣了50万元。

  宜昌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承载着华中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试验区内有沮漳河、黄柏河和柏临河三大水系,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为发展生态经济,宜昌全力打造百里荒景区、百里荒度假区、龙潭河景区、百宝寨滨水休闲区。目前试验区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预计到2025年游客接待量可突破500万人次。全域旅游同时也推动沿线农业观光采摘、农特产品销售、农家乐、民宿产业等快速发展。

  眼下,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同时带动百里荒花百线、普百线、宋百线、双百路及沿线200户村民经营高品质民宿和农家乐,沿线村民在半年内户均增收达4万元,实现了景区与乡村旅游景点、景区与环百里荒片区、政府与企业、农民与产业互促共荣的发展局面。(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