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4日电 (叶涛 陈冲 谈宇锋)割水稻、挖红薯、采丝瓜、摘莲蓬、摘蛾眉豆……9月23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启动仪式在该校智汇农场晒秋田园广场举行,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学生代表对前期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采收,体验从种植、养护到收获的喜悦。
该校校长顾豪爽、副校长邱建洲和学生们一起投入紧张忙碌的收割中。“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感知民俗、追寻历史、体验农事、崇尚自然,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品格修养、培养奋斗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顾豪爽和同学们一边忙着收割,一边畅谈劳动的真谛。
该校劳动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刘中兵介绍,此次主要采收的是学校智汇农场稻香园里种植四余亩一季稻——香稻,以及菜花园、蔬菜园里的红薯、峨眉豆,荷田园里的莲蓬等。值得一提的是,稻田园的浇水、灌溉、防虫等日常田间管理也是由全校各学院学生们在农场种植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为绿色有机稻,预计亩产量可达1000余斤。收获的稻子将作为实验材料,提供给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等制作米酒、甜酒等,与师生们一起分享。
“入学以来,劳动教育始终伴随着我的学习生活,三年间我多次迎来学校葡萄、柑橘的丰收,和班级同学一起在智汇农场清理杂草,在生活艺术楼共同烹饪‘生院味道’,这让我明白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创造的,是通过努力奋斗得来的。”该校大三学生何浩天看着眼前金黄的稻田感叹道,“我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收的果实,这不仅仅是我们付出的结果,更是大自然的馈赠。”
“共建魅力校园、共话劳动收获、共享劳动成果,一直是我们学校的传统。”顾豪爽说,“智汇农场不仅是全校师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是园林、园艺、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实训基地以及全校大学生的科普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和农耕文化体验基地。每逢农场内瓜果成熟,学校都会将采摘后的有机蔬菜、瓜果分享给师生,让师生们享受共建共享的福利,让学校魅力校园建设的成果惠及到师生日常生活。”
据了解,自建校以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始终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试点打造了“1+3”的劳动育人模式,即以一门精品劳动教育思政课为核心,以实践劳动、专业劳动、科研劳动三种劳动教育形式为载体,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对学生起到劳动价值引领和专业认知的作用。如今,该校建有智汇农场、蔡漖基地、长河基地、植物园等600多亩的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完)
![]() |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