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南水北调
长江委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中新网湖北
2024年03月09日 14:26
2024年03月09日 14:2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2023年,汉江秋汛防御与汛后蓄水实现“双胜利”。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初春时节正午时分,北京市丰台区居民吴小琴打开家中自来水直饮机,往茶杯加入来自千里之外——湖北丹江口水库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渠一路北上的汉江水。“以前自来水有点苦,还有点咸,自从‘南水’10年前进京后水质变得甘甜,不需要再单独买水泡茶。”吴小琴是江苏人,今年是她在北京生活的第15个年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益的不仅仅是北京,自其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目前累计向中国北方调水超过了620亿立方米,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的供水格局,成为沿线京津冀豫26座大中城市的主力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1.08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及改善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提供了可靠支撑。

《中国新闻》报3月9日以《从“源头”到“龙头” 南水北上润万家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题开展专题报道
《中国新闻》报3月9日以《从“源头”到“龙头” 南水北上润万家 长江委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题开展专题报道。

  守“安”于心 践“安”于行

  2004年,水利部批准组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线水源公司”),负责丹江口大坝加高、丹江口库区征地移民安置和中线水源供水调度运行管理专项三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建设管理。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2014年中线工程通水后,该公司在履行项目法人职责的基础上,继续担负中线水源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当前,该公司积极践行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履行好中线水源工程运行管理职责为主线,围绕工程管理、库区管理、水源地保护、推进能力建设、科技创新等开展了大量工作,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提供有力的保障,成为严把“源头关”的“水管家”。

  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水位是170米,该水位意味着水库防洪、供水、生态等综合效益得到全面发挥。每年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好汛末洪水资源,使得水库成功蓄至170米,是大坝加高完成通水以后面临的一道考题。

  2023年9月下旬,丹江口水库按照批复计划启动汛末提前蓄水工作,但轮番而至的秋雨,却拉响了汉江流域的秋汛警报。月底,汉江2023年第1号、第2号洪水相继生成,丹江口水库最大入库流量达到16400立方米每秒。

  面对这场通水以来最严峻的防汛“大考”,长江委科学精细调度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的汉江上中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中线水源公司广大干部职工则闻汛而动,生动诠释了维护“三个安全”的使命和担当。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中线水源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节假日值班及防汛应急处置等工作,及时启动高水位期间水质加密监测、库区监测巡查及大坝安全监测巡查等三项应急预案,并同步开展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实时在线推演研判。

  为维护工程安全,中线水源公司加密丹江口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及巡视检查频次,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等部位重点巡查,同时依托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大坝坝体及库区的可视化监控,并确保风险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各项措施落实到人。

  为确保供水安全,面对汛期反枯和汛末洪水双重叠加考验,中线水源公司严格按照长江委调度指令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水库拦蓄作用,及有效减轻了汉江中下游防洪压力,也为下年度供水奠定坚实基础。

  为保障水质安全,中线水源公司秋汛期间开展32个人工监测断面及黄庄、黄家港、何家湾和江北大桥4个断面水位加密监测、水质采样及现场监测工作,及时、全面掌握2023年汛期库区大流量、高水位条件下的水质变化情况,全过程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浮船式自动水质监测站。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浮船式自动水质监测站。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除非常时期加密监测,中线水源公司还持续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水文水质同步自动监测,研究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水质监测体系。

  2023年汉江秋汛防御与汛后蓄水取得“双胜利”,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供水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实现“零事故”超过4500天,超额完成了2022-2023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且库区水质持续稳中向好,陶岔渠首断面水质均符合Ⅰ~Ⅱ类水质标准。

  科技赋能 “智”护清水

  对照“三个安全”,中线水源公司近年来扛牢“守好一库碧水”的政治责任,积极推进数字孪生丹江口建设先行先试。

数字孪生技术在丹江口先行先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数字孪生技术在丹江口先行先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数字孪生丹江口系统是中国首个在大型水库满蓄中深度运用的数字孪生工程,在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背景下,中线水源公司以数据共建共享模式为依托,调动优势资源力量集智攻关,推进丹江口水库管理向数字化转型。

  2023年9月,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上线试运行。该工程紧密围绕防洪兴利、供水安全、大坝安全、水质安全、库区安全业务需求,深度融合数字孪生汉江流域,开展了“天空地内”透彻监测感知网、数据底板、孪生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业务应用及网络安全建设,实现了各项业务的“四预”功能,基本实现了工程安全动态综合评估、供水安全滚动保障及水质安全精准模拟,让科学处置“跑”在风险前面。

  2023年汉江秋汛防御期间,数字孪生丹江口大坝安全结合每日监测数据及丹江口水库预报调洪演算成果,滚动计算在实测及预演条件下的工程安全性态,分析计算丹江口水库不同调洪水位工况下可能存在的工程安全风险,支撑防洪调度在流域层面和工程层面的实时互馈分析,为汉江流域防洪调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数字孪生丹江口大坝安全系统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大坝安全性态演算需要专业团队耗时数月完成海量计算,以及基于分析结论的处置多依靠人工经验等局限,实现了大坝安全性态的实时在线计算。

运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开展库区巡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运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开展库区巡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在170米蓄水过程中,数字孪生丹江口采用每日最新的库区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以及丹江口水库预报调洪演算成果,通过水质预警功能确定水质超标指标或风险指标,调用数字孪生丹江口水动力水质模型开展未来7日的推演,计算污染物在未来7天的演进过程和浓度变化趋势,分析库区特别是陶岔水质风险,并提出管理建议,实现了短时间内对水质污染输移扩散情况开展精准预判。

  近日,从国家水利部传来消息,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成功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典型案例名录(2023)》和《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十大样板名单(2023)》。

  政企协同 齐护共管

  作为全开放型饮用水水源水库,丹江口水库拥有105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4000多公里的库岸线,库区沿线涉及河南省淅川县和湖北省郧西县、丹江口市、张湾区、武当山特区、郧阳区共6个县(市、区)。

  为破解库区管理难题、消除风险隐患,中线水源公司在多次实地调研后,探索开展丹江口水库政企协同管理试点。从2021年3月到2022年9月,该公司先后与库周六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了丹江口库区协同管理试点工作协议,实现丹江口库区政企协同管理试点工作全覆盖。

举办丹江口水库协同管理经验交流会。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举办丹江口水库协同管理经验交流会。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中线水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发挥在库区巡查技术等方面的企业优势,库区地方政府则发挥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在属地管理和行政执法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在河长制框架下“县—乡—村”网格化政企协同管理机制,政企双方通过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共同做好丹江口库区管护。

  基于“守好一库碧水”的共同政治责任,丹江口库区协同管理试点工作在探索中不断深化、细化,从工作机制、常态化联巡联查、数据信息共享、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汇聚起库区保护的强大合力。

  “网格化”是丹江口库区协同管理的重要举措。依托河湖长制,丹江口水库库区按照行政属地管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一个格子安排专人负责,充分发挥协同共管作用。

  目前,中线水源公司已完成库周六县(市、区)、41个乡镇、380个行政村、600余名网格化管理责任人的信息收集、核对,录入库区巡查APP、丹江口库区实景三维一张图,并编印成册。今后库区遥感解译信息、现场巡查信息将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快速传达到涉事现场的最前沿,以最快的速度上报、解决问题。

  政企协同管理试点在水利部部署、长江委组织的“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2月底,已累计完成917个问题整改,累计拆除丹江口库区管理范围内违法违规建(构)筑物26.89万平方米、清除弃土弃渣255.31万立方米,恢复岸线25.89千米,恢复防洪库容1475.09万立方米,复绿库岸82.90万平方米,拆除网箱2.44万平方米,拆除拦网22.92千米,拆除堤坝24.63千米。

丹江口库区周边市县联合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丹江口库区周边市县联合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库周六县(市、区)积极履行协同管理协议,在库区消落区管理、水域岸线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丹江口市印发了《蓝天碧水保卫战十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消落区全面实施退耕禁耕;郧阳区加大了泗河流域漂浮物清理和藻类治理力度,泗河水质明显改善;淅川县成立保水质护运行办公室,动员2400多名扶贫公益岗位护水员队伍,常态化开展库区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张湾区实施库周物理隔离,引导群众将畜禽粪污整理收运还田,减少化肥使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库区水质;武当山特区启动库周生态敏感带生态修复、剑河流域支沟治理、52家民宿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

  从“协议”到“协同”,再到“协作”,中线水源公司库区政企协同管理正从“有名有实”转向“有力有效”。

  永续北上 任重道远

  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对助力国家水网建设、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对此,中线水源公司坚决贯彻落实水利部、长江委工作部署,以“时不我待、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紧围绕坚持以履行中线水源运行管理职责为主线,着力提升工程运行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切实维护中线水源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工作思路,系统实施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数字孪生中线水源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运行管理重大科技问题研究、能力建设规划等三个顶层设计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建设,全方位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全过程防控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全力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丹江口库区风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丹江口库区风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丹江口水库管理控制流域面积跨越湖北、河南、陕西、四川、重庆和甘肃六省(市),涉及流域机构、工程管理单位和库周政府等多个责任主体和多个行业,现行国家、部委及地方的相关法规文件难以协同衔接;同时,还存在着水库部分时段总磷浓度升高,库湾等局部水域“水华”时有发生,库区及上游200多座尾矿库、危化品运输的隐患风险;水源区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库周地方政府缺少资金来源渠道开展库区管理与保护工作等问题。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需按照“流域统筹、水陆统管、协同统一”的工作思路,尽快研究制定并出台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相匹配适应的专项法律法规;推动成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全面履行丹江口水库和汉江上游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职责;加快研究建立库区及汉江上游管理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切实维护“三个安全”;完善中线水源工程水价构成,为丹江口水库库区和库区地方政府开展监管与保护工作提供长效资金保障。(作者:晏雷 蒲双 张艳玲 郭晓莹)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