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警务动态
湖北宜昌:公安交警共筑文明平安路
中新网湖北
2024年04月29日 16:24
2024年04月29日 16:24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29日电 (胡金媚)今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20周年,20年后的今天,宜昌交通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的“红灯停、绿灯行”交通理念,到“车让人、人让车”的新风,再到“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理念渐成社会共识。

  “文明三礼让”坚持十年

  近年来,随着宜昌经济高速发展,宜昌城区人口快速聚集,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宜昌市城区人口104万人,城区机动车保有量47.3万辆,电动自行车29.2万辆。宜昌城区每千人拥有机动车437辆,远高于全国233辆的平均数。

  受城市地形地貌影响,宜昌交通供需矛盾突出,传统人力投入的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人车路快速增长的新要求,宜昌交警科学规划“领航”,精细组织“护航”,科技支撑“引航”,在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求突破,实现从“三尺岗台”到科技主导警务的转身。

  在城区主干道立体过街设施亟待完善的情况下,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主动作为,从2014年开始,以整治不礼让斑马线为突破口,在全国首创开展“礼让斑马线、礼让右转道、礼让生命通道”为内容的“文明三礼让”活动。

  与此同时,交警多措并举对违反“三礼让”的车辆进行严管。对机动车违反“三礼让”的不文明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罚款、记分处理,仅2015年一年来共警告机动车驾驶人6500人次,处罚3600人次,形成严管严处氛围。

  宜昌公安交警10年的不懈努力,城区的斑马线由“生死线”变成了“礼让线”、“安全线”,文明礼让的驾驶员越来越多,文明驾驶渐渐成了一种习惯。

  依托“城市大脑”疏堵保畅

  用科技赋能交通管理,宜昌公安交警依托“城市大脑”,搭建“交通小脑”的“一平台七系统”,每天对警情、案情、道路通行状况进行分析,做到全市交通态势“一目了然”、警务信息“一图展示”、嫌疑车辆“一网查缉”,通过平台数据研判,发现安全隐患、支撑重大决策,疏堵保畅。

  宜昌公安交警积极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应用场景建设,主动对接停车管理公司,进一步整合城市停车资源,完成道路泊位标准化改造,实现智慧化管理,已分批次启动67个点位,2016个泊位收费管理;坚持停车便民利民,持续开展“停车惠民”优惠活动,已开展“夜间享免费,白天更优惠”活动,在中秋节、国庆节等国家法定假日期间,向群众免费开放自营道路临时泊位……

  2023年,夷陵长江大桥封闭施工后,预计车流量产生叠加效应,宜昌市公安交警依托搭建的各类信息化平台,向数据要答案、找对策,通过综合运用交通流量监测系统等,汇总、分析各类数据150万条,结合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出台十大疏堵保畅措施,保证了中心城区整体交通态势平稳有序。

  暖心执法打造城市品牌

  近年来,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对症下药推出“三四五”(三不处罚、四项服务、五个一点)执勤执法工作措施,提升交警执勤执法能力水平,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

  如今,流动车管所开到群众家门口,众多事项可在“交管12123”在线办理,实现“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规范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被国务院授予“模范车辆管理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连续六届获评公安部“全国一等车管所”,还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等。

  从“醉驾”入刑、“减量控大”专项整治行动到“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宜昌交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文明交通尊规守法蔚然成风,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成为大众的共识。戴上头盔,系上安全带成了出行标配。礼让斑马线、礼让生命通道,成为宜昌城市品牌。(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