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3日电 (程思)湖北通山县水利工作人员近日抢抓晴好天气,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进行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检测检修、隐患排查、渠系清障、储备物资等检查,扎实开展防汛抗旱准备工作。
该县立足山区实际,以小切口谋划大场景,迅速到基层一线调度、有效落实基层防汛责任、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督促防汛准备工作,多举措筑牢防汛“安全网”优化营商环境。
运筹帷幄,织密防汛责任网。坚持把防汛抗旱作为保稳定促发展的底线任务,第一时间调整充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第一时间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并启动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印发《关于加强极端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机制,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中小型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每座水库均制定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明确汛限水位和度汛措施,总体提升极端情况风险预见和处置能力,各乡镇也迅速调整充实防汛指挥机构,开展防汛抗旱前期准备工作,构建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防汛管理体制。
酣畅淋漓,筑牢防汛安全墙。明确全县149处水库、河道、电站、水闸、泵站、灌区等水利工程的“三个责任人”“三个重要环节”,并在媒体上或工程所在地公示。对重点“头顶塘堰”和山洪沟也落实责任人,并向“三个责任人”发送履职告知书,提醒责任人履职尽责。组织7个专班会同乡镇对全县水库、山塘、水电站、河道、山洪沟、在建水利工程项目等进行全面的徒步检查,及时发现隐患,现场明确责任,责令汛前处置到位。同时,抢抓汛前有利时机,高效推进50口大塘除险加固工程、93座水库雨水情测报系统建设、15座小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83处重要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等工程,源头消除工程建设领域防洪风险隐患。
发挥喉舌,唱响防汛主旋律。汛前,充分利用“人防+物防+技防”模式,在重点河道工程安装了电子监控,常态化应用语音宣传,为群众划出暖心的“安全区域”,筑牢了防溺水安全屏障。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溺水事件发生概率,汛前调水调沙期间,利用短信、短视频、乡村广播等形式,提醒人们远离黄河岸边,增强“防溺水”宣传引导力度。
厉兵秣马,建强抢险新力量。早准备。按照“县级300人、乡镇级50人、村级20人”的标准,全面加强乡镇分管领导、水库管理员、村支书的防汛业务知识培训,夯实基层防御战斗力。目前已储备砂石料、编织袋、彩条布、救生衣等抢险救援装备,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动、用得上。(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