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脱胎” 老产业“换骨” 湖北五峰牛庄乡“一村一品”活力迸发
春意正浓,赶至鄂西南山区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村,只见银白色的大棚集中连片、鳞次栉比。大棚里,8位村民正在大棚里为“远嫁”而来的草莓苗忙着疏枝,白色的繁花、粉嫩的果实与满眼绿色相映成趣,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牛庄村党支部书记罗成介绍,为改变传统烟叶等产业发展困境,去年,村里支部领办合作社,远赴南京考察论证后,成立合资企业发展草莓育苗产业,探索农旅融合之路。凭借着高山气候的独特优势,短短一年,草莓育苗实现综合产值约150万元,帮助周边村民在家门口从事棚间管理,务工增收44万多元。
“牛庄冬寒夏凉,年平均气温为8.3℃。高山气候下,草莓苗缓苗期短,损耗极低,还抗病虫害。”技术负责人吴晓锋道出成功秘诀。
五峰全境皆山,森林覆盖率达81%一直以来,茶叶、中蜂、中药材是当地产业富民“三朵金花”。牛庄乡素有“宜昌西藏”之称,最为偏远,但九里村党支部书记杨继平自豪地介绍:全村216户683人,户均存款5万元以上。
高寒之地,效益从何而来?跟着九里坪村驻村第一书记齐忠敏的脚步,在六组村民聂友鹏家得知,他们家去年种了五分四的天麻,年底一算账:产出超过6万元。“药材产业谋得好,药价都比外面高1元。现在说起九里坪,人人竖起大拇指:‘雄!’老人喜笑颜开地说道。
离农更近、与农更亲。作为全县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宜昌市三家单位联合驻村帮扶。出身农村的齐忠敏和村“两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把湖北恒安芙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村,投资3000万元在村里建起牛庄高山生态药材基地有限公司,以本地天麻、独活、贝母、云木香等药材为原料,进行中药材初加工,投产四个月收购额就突破1000万元。
“寒露的独活,霜降的天麻。药材丰收季在山上转一圈,到处都忙得热火朝天。”齐忠敏介绍说,长期以来,药材种植就是九里坪村的当家产业,但一定程度存在粗放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短、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企业投产后,按照‘品优价高、价高者得’的市场化原则底价收购,“不但托底稳住了药价,更为药农带来了药材的商品化意识,收入自然节节攀升。”
“截至目前,全乡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突破1.4万亩,产值突破1.5亿元。现有30余个基地、37家农村专业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念好“特色”经、打好“高山”牌,牛庄乡党委书记唐浩介绍,全乡深挖“生态”红利,用活用好优势资源,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企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变优为特,成为大山里的村民致富的“金钥匙”。(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频道 吴君)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