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科教文体
“新时代的长江”摄影名家专访 | 佘代科:读懂三峡
中新网湖北
2024年05月14日 17:43
2024年05月14日 17:43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近百年来,荆楚大地,长江流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湖北摄影人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每一个重要时刻,为建设“中部支点”贡献文化和档案力量。

佘代科工作照/黄铁摄
佘代科工作照/黄铁摄

  佘代科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

  1968年开始摄影,198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历任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顾问,宜昌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顾问。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坚持拍摄三峡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其作品先后在《中国摄影》杂志等媒体专题刊登,多次在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等各级各类展览中入选和获奖。出版《守望三峡——佘代科摄影作品集》,并多次受邀赴国内外展出。1968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

  名家对话

  您作为最早系统拍摄三峡的宜昌摄影人,是怎样与摄影结缘的?

  1967年,我结识了摄影家徐达先生,在他的引导下学习摄影。1968年,我调到宜昌展览馆工作,因工作需要我开始摄影。1972年,接上级通知,征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我开始摄影创作。成立摄影家协会后,我负责宜昌摄影的组织领导工作。于是摄影成了我的职业,一直干到退休。

《港湾》
《港湾》

  能不能和我们讲讲您拍摄过程中难忘的一些事,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在我摄影创作过程中最难忘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是1972年我在西陵峡拍《川江航运》时,真是遇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最完美一刻。特别是画面左边山上的那朵白云,在以后多少人无数次的拍摄时都未再出现过。从此,让我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二件是1981年我在巫峡神女溪创作时,不慎从溪边三十多米高的悬崖摔下,相机都摔坏了我人居然只受了点轻伤。当地救我的老乡说,从这么高摔下还活着真是命大。

  第三件是2003年5月3日,在三峡大坝即将135m蓄水的前夜,我和几个三峡摄影人为了记录这个伟大时刻,在巫峡口点燃几百支红烛,祝福“高峡出平湖”中国人百年梦成真。峡口平时风很大,点燃的红烛会被风吹熄,但那天居然只有微风,让我们获得了一幅价值不菲的摄影佳作。

  摄影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困难,由于我对摄影的热爱,这些困难都不在话下。

祝愿三峡明天更美好
祝愿三峡明天更美好

  现在有很多的纪实类三峡专题片,您认为自己的作品,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您希望传递什么样信息?

  我认为,不管什么题材的摄影作品,画面的艺术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艺术感就是摄影用光、构图的巧妙运用和典型瞬间的精准抓取,让画面形成视觉冲击力。这是摄影艺术的硬功夫。现在我看到一些“纪实摄影”拍得太随便,我不敢恭维。

《背窑货》
《背窑货》

  宜昌人对于三峡的感情是非常浓厚的,对于您而言,三峡意味着什么?

  我生在重庆巫山长在湖北宜昌,是个地地道道的三峡人。在这里我用摄影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留下了充满汗水和激情足迹,亲眼目睹了三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的精神乐园。

《永远的三峡》
《永远的三峡》

  您拍了五十多年的三峡,有没有遇到过瓶颈?是什么让您对一个题材的创作热情持续了半个世纪?

  刚开始拍三峡的时候,热情非常高,几年后发现拍的照片都差不多,都是两山夹一水一条船。怎么创新很是为难,我选择读书来充实提高自己。在阅读有关三峡的文章和诗词及图画时发现,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的三峡作品,都是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用文字或图画抒发着他们从三峡神韵中感悟到的心得体会。特别那些流芳百世的佳作,更是视角独特和独具匠心的表现。作品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蕴含着峡江的灵气。

  通过不断学习和对峡江文化的深入挖掘,创作思路豁然开朗。从此我拍了“大美三峡”,“三峡读岸”,“峡道变迁”,“纤夫遗踪“等系列作品,越拍越感觉峡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作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三峡情丝》
《三峡情丝》

  在拍摄三峡的初期,您就拍摄了代表作《峡江航运》入选了1973年的全国影展,是非常难得的,您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这个经历对您后续的摄影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前面讲了,《峡江航运》让我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也是我摄影生涯中遇到的“天时,地利,人和”最佳时机之一。为拍这幅作品,多次进峡选点,向老乡了解天气。得知雨后会出现云雾,我雨天再次进峡,两天后半夜起来发现天上有星,天晴了,我马上背起相机独自一人摸黑往山上爬,我用了近四个小时才爬上山顶拍摄点。天已蒙蒙亮,当时我全身被汗湿透,峡风一吹冷得瑟瑟发抖。天慢慢亮了,当阳光照亮峡谷,山上烟雾缭绕,远处轮船开来时,我激动地心情难以言表。这次难忘的创作经历告诉我,自己不努力再好的机遇你也是抓不住的。它也是我以后进行摄影创作的榜样。

《峡江夜航》
《峡江夜航》

  您认为,摄影在助力长江文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方面,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随着摄影越来越普及,以它强有力的纪实功能,将会在宣传保护传承发展长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舟从地窟行(瞿塘峡)
舟从地窟行(瞿塘峡)

  您拍了50多年的三峡,在您看来,如何才能拍好三峡?

  要拍好三峡首先要读懂三峡,不能靠盲目运气。其次是要吃苦耐劳,老摄影家黄翔告诉我“走难行路”,不吃苦是不行的。再就是要有耐心。

  佘代科作品 · 赏析

力挽狂澜
力挽狂澜
三峡航道工
三峡航道工
灯影奇观
灯影奇观
三峡银装
三峡银装
蜀道难
蜀道难
孤帆远影
孤帆远影
神女峰
神女峰
峡江渔歌
峡江渔歌
雨霁云朗(归州城坨)
雨霁云朗(归州城坨)
中堡岛上的丰碑
中堡岛上的丰碑
奋力
奋力
号子声声
号子声声
纤痕累累
纤痕累累
峡江橘红
峡江橘红
三峡拖排
三峡拖排
三峡人家
三峡人家
三峡的孩子
三峡的孩子

  访谈丨邓畅

  整理丨乐游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