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湖北襄阳:五大活动再现百里丹渠50年荣光
中新网湖北
2024年05月22日 15:20
2024年05月22日 15:20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新闻发布会现场。 张倩龙 摄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22日电 (杨文军)“我们将以‘五秩风华 丹心传声’为主题,举办文艺晚会、作品征集、拍摄微纪录片、大型成果展、制作宣传画册等五大活动,传承‘丹心向党、舍身为公、艰苦奋斗、求变求新’的丹渠精神,擦亮‘丹渠’品牌,向丹渠建设者致敬。”襄阳丹渠建成通水5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21日召开,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张峰介绍相关情况。

  50年前,襄阳历史上一场规模浩大的水利工程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就是引丹灌溉工程。18万襄阳儿女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用极其原始的工具,冒着生命危险,斗顽石、战塌方、舍生忘死、攻坚克难,以人定胜天的信念和敢叫山河换新颜的气魄,凿穿了“地下长龙”清泉沟隧洞,架起了“天上银河”排子河渡槽,完成了水利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壮举,彻底摆脱了鄂北岗地“种地为水愁、十年九不收”的困境,让“十年九旱、年年要饭、四处逃荒、妻离子散”场景成为历史。

  建成后的丹渠,总干渠长68公里,6条干渠总长254.2公里,716条支渠总长157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生命渠”“生态渠”“丰收渠”“幸福渠”,将千百年来俗称旱包子的襄阳“三北”岗地,变为如今的“襄北江南、鱼米之乡”,并享有“北有红旗渠,南有引丹渠”之美誉。

丹渠风貌 通讯员供图
丹渠风貌 通讯员供图

  引丹灌区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用水源,与湖北省水利一号工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共用取水口,建有蓄、引、提相结合,渠道、水库相连“长藤结瓜”式的工程体系,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乡供水、水力发电、生态补水、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

  丹渠设计灌溉面积210万亩,是全国排名第二十一位、湖北第二、襄阳最大的灌区,是保障襄阳粮食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的关键性综合基础工程,是襄阳“三北”地区的丰收之源、发展之源、复兴之源。

  在丹渠建成通水50周年文艺晚会上,将艺术再现引丹灌溉工程和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还将邀请丹渠建设者和受益者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展现丹渠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在大型成果展上,将从“千年水梦”“地下长龙”“天上银河”“岗地欢歌”四个章节,全面展示丹渠建设发展的辉煌历程。在拍摄微纪录片中,将寻找30位丹渠建设者,采取“丹渠人讲丹渠故事”的方式,再现精彩的历史瞬间、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

  “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节水灌区、生态灌区、智慧灌区、人文灌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后开龙表示。(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