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好“襄”遇提升一座城
——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综述(下)
全媒体记者 杨洋 刘睎菁
大艺展以美育人,襄阳城以美闻名。
当绚丽青春与千年古城美好“襄”遇,全国高校7400余名大学生用动人心弦的歌声、大气磅礴的交响乐、精妙绝伦的舞蹈、慷慨激昂的朗诵、别具匠心的作品,书写了汉江之畔那最灿烂、最温馨的美好回忆。
一场美美与共的盛会,为襄阳带来了什么?我们从中又能获得哪些启迪?
办盛会 扬美名 扩大城市朋友圈
“一切都在大艺展这几天,一切都在襄阳这座城,仿佛一场盛大的梦,而又如此真实。”6月14日凌晨,在完成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第一场声乐展演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二学生冯悦特意给襄阳朋友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她对襄阳的夸赞和不舍。
信里称,工作人员陪他们游襄阳古城,吃最好吃的牛肉面,让他们看到襄阳的美;志愿者同学一路陪伴,耐心回答并解决他们的任何疑问;还有开车的司机、食堂打饭的叔叔阿姨以及素未谋面的其他高校合唱团的朋友们,热情、温馨……
志愿者关蔼民收到这封信时倍感意外:“没想到会有人专门写信。看到信后特别激动、特别自豪,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认可。”
1500名“小青葵”为全国大艺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街头巷尾热情地服务八方来客;全市近万名民辅警为大艺展保驾护航;市公交集团投入400台车辆作为大艺展保障用车;全市23家酒店以最优质的服务助力大艺展师生……
500多万襄阳市民,人人都是笑容满面的志愿者,人人都是城市文明的代言人。为了办好大会,襄阳市作了精心的准备,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公安民警、城管环卫及志愿服务人员,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力争把襄阳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四方宾朋。
牛肉面般的热辣滚烫、冰黄酒般的贴心爽快、金刚酥般的实诚质朴……襄阳人民在短暂的相处中与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结下了深厚友谊。
“服务人员真的很有爱、很贴心……有回家的感觉。”“在这座沉浸在历史河流中的城市,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回忆!”“山高水阔,我们期待下一次相见。”……
除了一条条感情真挚的留言,大学生们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打卡襄阳的各个景点,化身襄阳的推荐官——襄王府的旧门框变成了拍照的相框;登上古城墙唱响《我爱你中国》;在昭明台和管家巷激情演绎《大河之子》……
大学生们用充满创意的视频,告诉全世界,襄阳不仅有牛肉面,更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他们与志愿者约定:要再来“千年古城,美丽襄阳”,期待再次相逢!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委会理事段伟伟表示:“我非常期待襄阳有了这次承办大艺展的经验后,能够举办更多国际化的艺术活动,能够再次绽放光彩!”
促友谊 增幸福 描绘城市新画卷
“真是快,从襄阳东站坐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华农襄阳书院。”“设施又新又全,充满现代气息。”“浓浓的文艺范儿,十分贴合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春风貌。”……这些天,无论是便利的交通,还是现代感十足的场馆,都给外地高校大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届大艺展现场展演特点显著,形成了以华中农业大学襄阳书院体育馆和大学生艺术中心、襄阳全民体育运动中心、襄阳剧院、襄阳市图书馆音乐厅、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科学会堂六大展演活动场馆为主的“大艺村”。
如何在不影响市民生活的情况下,建立场馆运行指挥体系、对口接待体系、接待酒店保障体系3个高效的运行指挥体系,让7400余名大学生顺利完成各项活动?
近年来,襄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着力提升城市集聚能力,不断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质、做靓城市形态。
去年,襄江大道全线通车,全程不设一个红绿灯,是襄阳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快速路,拓展了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能级。今年4月,襄阳环线提速改造工程全面建成通车,中心城区快速路网规模达到200公里,“一轴三环九放射”骨架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
如今,襄阳成为全省第二个、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快速、完整“内外环线体系”的地级市。
正是拥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高效的城市管理水平,才能在不影响市民正常出行的前提下,让展演活动顺利举行。
大艺展首次在非省会城市举办,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对襄阳的高度认可和关心厚爱。
襄阳在承办大艺展的过程中,不仅建设了一个全国大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更打造了一个提升襄阳城市风貌品质和市民生活品质的平台。
承担大艺展开、闭幕式及舞蹈类节目展演的华农襄阳书院的场馆建设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使用新型高效保温绝热材料以及复合墙体,降低外墙传热系数,打造“会呼吸的绿色建筑”,让城市建筑变得更“绿”、更“聪明”。
为了给大艺展创造优美的环境,城市各个公园管理处依托“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理念,把一个个城市公园变成市民、游客夏季新的赏花打卡地。
承办器乐类、戏剧朗诵类、声乐类展演项目的襄阳剧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市图书馆、襄阳全民体育运动中心根据具体展演项目要求,对音响、灯光设备、场馆功能进行改造升级,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高水平文艺活动。
青年盛会,全民共享。当大艺展与襄阳这座千年古城双向奔赴,提升城市幸福指数的红利正深度浸润着城市空间和百姓生活。
添活力 传文脉 展示城市新风采
襄阳既有千年古城的文化传统,又有现代都市的朝气蓬勃。
如何让文化精髓融入城市血脉之中,激发城市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次大艺展上,襄阳给出了答案。
本次大艺展以“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为主题,与襄阳的城市精神内核十分契合。襄阳全市上下大力营造全民参与大艺展、服务大艺展、奉献大艺展的浓厚氛围。
高铁站、飞机场、公交站台……作为迎接宾客的重要窗口,第七届大艺展卡通形象小卧龙、小凤雏随处可见,伸出热情的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大学生。
汉江沿岸大艺展主题灯光秀绚丽多彩,城区大街小巷的党报阅报栏、户外电子屏随处可见主题公益宣传海报:“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共襄青春盛会,共赴艺术之约”“缤纷大艺展,文明襄阳城”……
古隆中、唐城、北街、管家巷……各大热门景区,各种大艺展宣传展品比比皆是。
“到这里一下动车,就被你们周到的服务感动,同学们都说特别好,他们一辈子也忘不了襄阳。”重庆交通大学的艺术指导老师梁红说。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是教育系统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艺术实践活动。承办大艺展不仅展示了襄阳人承办大型活动的能力与信心,更将提升城市品位与大艺展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在大艺展开幕式上,出现了不少襄阳元素。总导演肖军介绍,在“极目楚天舒”部分中,从躬耕襄阳的诸葛亮到三上太空的英雄航天员、襄阳优秀儿女代表聂海胜,从湖北知音文化到襄阳书法之城、襄阳诗赋文化,都在这个部分得到展示。
在襄阳全民体育运动中心,李女士带着一对龙凤胎,逐一欣赏参展的艺术作品。她希望未来襄阳能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
“参观工坊让学校的美术生们切身感受到了全国大学生高超的艺术水平。”襄阳二十四中美术教师王晓樵表示,“参观大艺展让美术生们领略到了艺术的多元性与包容性,在专业成长方面给予了很多启发。”
盛会虽已落幕,但青春永不散场。
大艺展为襄阳这座千年古城注入了更多的青春活力,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