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科教文体
湖北大学举办驻外研究机构推介暨校地合作洽谈活动
中新网湖北
2024年11月08日 16:19
2024年11月08日 16:19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视频/崔明宇 翁泽明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8日电(刘怀元 吴珊)11月7日,湖北大学举办“双十行动”计划驻外研究机构推介暨校地合作洽谈活动。推介会以“产研融合增添区域经济新动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速度”为主题,学校九个驻外研究机构先后上台进行平台展示、成果推介。现场达成七项校企技术合作项目签约,总价值近3000万元。

林芳灏 摄
林芳灏 摄

  会议现场,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侯勇介绍了学校“双十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他说,自2021年启动实施“双十行动”计划以来,学校不断引导高水平人才、高质量成果走出校园,走向市场,逐渐形成了一套基于学科特色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校持续赋能驻外研究机构平台建设,体制机制保障措施也不断完善。下一步将不断激活、发挥学校的科教、人才优势,更大力度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和“校地政企”合作模式基础,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供给含金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卡点,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

  “我们的技术包括高抗车辙路面技术、树叶除尘技术、泡沫轻质土技术和石粉路基技术等。”在推介展示环节,湖北大学9个驻外研究机构先后上台展示。湖北大学麻城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修林在展示中介绍道,该团队的这些技术均已实现落地推广,近年来在麻城和武穴分别吸引了2亿元和1亿元的投资,目前,该研究院已先后实现了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共建、地方企业服务等,取得202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2023年度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等。

蔡心睿 摄
蔡心睿 摄

  “自2021年以来,湖北大学宜都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我们湖北宜化集团开展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围绕多元醇等产业升级和绿色循环经济,合作研发16个项目,合作经费达589万元,其中3个项目已完成中试,相关项目正在建设生产线。”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卞平官介绍说,集团与湖大还合作获批了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联合成立产业研发基地,每年吸引数百位学生到集团实习等,“从研发端到应用端都初显成效,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用’全面联动对我们技术革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

  固废路基材料、光纤光栅传感器、冷冻小龙虾……推介会还专门设置了成果转化展示专区,湖北大学驻外研究机构在地方落地生产的成果一一展示开来,各研究机构负责人还在现场进行了讲解,企业代表、校内师生代表驻足聆听。“欢迎大家来利川,我们研究院有好米、好菜和好茶。”利川生态产业研究院院长李亚东在现场讲解中说。

林芳灏 摄
林芳灏 摄

  “请双方代表签上自己的名字,完成合作协议的签署!”校地合作洽谈环节,企业发榜,表达技术需求,校方各单位按照实际情况揭榜,谋求校企合作。应用生物技术的戊二胺合成新工艺、利川黄连栽培中的土壤改良与虫害防治、固废高效资源化……中冶武汉、硒盛源药材、浙江锋凌科技等7个省内外企业轮番上台介绍企业技术需求。来自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校内科研团队纷纷举牌揭榜对接。最终现场达成七项校企技术合作项目签约,总价值近3000万元。

  在湖北大学,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1年,学校围绕‘对标、聚力、创一流’的战略核心目标,启动实施“双十行动”计划,立足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围绕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地方主导产业,在省内外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结合地方特色产业需求,协同攻关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专家学者为地方发展服务。目前,学校已在麻城、利川、黄石、宜都、潜江、武汉东西区以及扬州、珠海、长三角(湖州)等9个地区挂牌并实体化运行研究机构,三年九城,高校携手地方政府、企业,在扎根地方生产一线、筑牢产学研融合平台、深度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学校还致力于将驻外研究机构搭建成为人才培养、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重要平台,实现带动学科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校友服务等,推动政校企多方创新融合发展。近五年,湖大以第一单位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国家自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20余项,已经成为助力省内外校企协作研发、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活力和新动能。(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