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2月28日电 (占超 刘海东)2025“武创荟”湖北科创供应链北斗产业专场对接会27日在光谷举行,本场对接会聚焦技术成果转化,搭建深度对接融合平台。武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北斗产业链链长胡勇政出席活动并致辞。
胡勇政在致辞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平台的强大效能,精准匹配北斗产业各环节的发展需求,实现企业与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抢占北斗技术的制高点,聚焦芯片、算法、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北斗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融合;强化产学研协同,促进科研机构紧跟市场需求,实现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快速落地;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圈,企业、高校、机构需打破壁垒,形成“芯片-终端-应用”全链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此外,政府与协会应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环境,构建“技术-人才-市场”闭环的北斗生态圈。
据悉,围绕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武汉已发展成中部最大的北斗产业集聚区,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近年来,武汉市以链长制为抓手,采用清单化管理模式,强化统筹协调工作,聚焦链主企业,贯彻落实“一企一策”方针,全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积极联动链创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夯实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目前,武汉北斗产业汇聚关联企业超300家,产业规模已突破640亿元。
活动现场,武汉市发改委、市科创局相关领导共同为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设立的4家北斗产业服务驿站授牌。据悉,该平台联合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协会、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共建产业服务生态圈,旨在通过跨机构协作强化技术对接与资源整合能力,为北斗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精准化、场景化支持。
在主题分享环节,上市企业华测导航高级副总裁袁本银以《华测导航北斗高精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布局》为主题,解析企业如何通过三维激光雷达等核心技术推动北斗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武汉际上导航创始人、武汉大学教授孙红星围绕《动态目标空间状态与场景感知技术在无人智能系统中的应用》分享,展示其团队研发的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在风电场选址、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强调北斗高精度定位与动态感知技术融合对工业智能化的突破性价值。
在企业路演环节,武汉依迅北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通达数科科技有限公司、长江量子(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齐物科技有限公司、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北斗产业领域优质企业,分别围绕“北斗+AI”“北斗+安全监测”“北斗+量子芯片”“北斗+运动健康”“北斗+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进行了项目路演,并现场与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投融资机构进行对接交流。
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链长制统筹作用,进一步完善链长工作机制,聚焦提升北斗产业生态质量,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各类对接活动,搭建对接平台,通过机制创新、资源聚合与生态共建,为武汉北斗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武汉市发改委、武汉市科创局、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及70余家技术研发机构、投融资机构、银行、企业参加活动。(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