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19日电 题:新质跃动南嘉地千帆竞发势如虹——解码嘉鱼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作者 胡传林 皮道琦
荆楚大地春潮涌,南嘉热土气象新。从智能制造园区林立的塔吊到长江岸线万吨级码头吞吐不息,从绿色食品产业园飘出的现代“烟火气”到低空经济蓄势待发的未来图景,湖北嘉鱼以“新春第一会”为号角,以“新”破题,向“质”而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奏响春的乐章。
创新裂变:传统产业的涅槃新生
走进位于嘉鱼经济开发区的武汉新港潘湾产业园,中泽环保涂料生产线上,新型高固含树脂材料正源源不断下线。这个投资3.5亿元的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仅用180天,创造了传统化工企业绿色转型的“嘉鱼速度”。而在十公里外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嘉创芯片封装测试车间里,纳米级精密设备正以每秒300次的频率运转,为华中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新动能。
这样的场景,折射出嘉鱼产业变革的深层逻辑。面对“双碳”目标与数字革命的双重机遇,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金盛兰冶金投资20亿元建设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吨钢碳排放下降30%;簰洲湾食品加工企业引入AI质检系统,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97%。2024年一季度,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5%。
“我们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让老树发新芽。”嘉鱼县委书记王永在调研时强调。通过构建“413”现代化产业体系,嘉鱼将低碳冶金、绿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与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投资50亿元的贝特瑞新能源装备基地项目,正是这种融合的生动注脚——既承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溢出,又激活本地船舶制造传统产能。
要素重构:发展动能的系统升级
春分时节,嘉鱼经济开发区上演着“三重时空”的交响:智能制造产业园7个在建项目昼夜赶工,潘湾产业园6个新签约企业同步装修,绿色食品产业园数字化中央厨房飘出预制菜香气。这种“三园并进”的壮观场景,源于嘉鱼对生产要素的创造性重组。
在土地资源利用上,该县创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将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嘉腾生物基新材料项目负责人感慨:“从签约到开工仅用58天,连地勘测绘都享受了‘多测合一’服务。”资金要素配置方面,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投贷联动”撬动社会资本近百亿元。人才战略更显魄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生态价值的转化创新。依托48公里长江黄金岸线,嘉鱼探索“生态银行”机制,将沿江生态修复形成的碳汇资源打包交易,反哺产业升级。2024年首笔2000吨林业碳汇交易,直接转化为智能制造产业园屋顶光伏项目的建设资金。这种“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循环,让“诗经水乡”焕发新生。
治理变革:营商环境的生态再造
“上午提交材料,下午就拿到施工许可证。”浔味堂食品二期项目负责人对“嘉鱼速度”赞叹不已。这得益于该县首创的“验收即备案”改革,将竣工验收环节从12个压缩至5个,审批时限缩短60%。这样的制度创新,在嘉鱼已成常态。
营商环境优化的深层突破,体现在治理理念的转变。该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的“办不成事”窗口,2024年已解决企业疑难问题127件;“小乔帮您办”三级服务体系覆盖所有镇村,6980件代办业务实现“零跑腿”;33名县领导包保重点项目,“一企一策”解决用地、用工等难题300余个。更引人注目的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通过府院联动机制盘活低效用地1500亩,让“沉睡资产”变成“活资本”。
这种变革带来的是发展生态的质变。2024年一季度,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8%,民间投资占比提升至65%,营商环境考核跃居全省前列。正如湖北中泽集团负责人在投产仪式上所说:“选择嘉鱼,不仅是看中区位优势,更是被这里的营商生态所吸引。”
格局重塑:区域协同的深度演进
站在武汉都市圈地理中心的嘉鱼,正以独特的“支点战略”撬动区域协同发展。潘湾工业园10万吨级码头,每天有300个集装箱通过“江海联运”直达上海洋山港;投资30亿元的智慧物流园,将咸宁特色农产品配送半径缩短至华中地区“12小时达”。这种“物理对接”背后,是更深层次的“化学融合”。
在产业协同方面,嘉鱼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共建“飞地园区”,吸引12家光电子企业设立生产基地;与江夏区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带,产品直供东风、岚图等整车企业。数据要素流动更显创新,依托武汉超算中心建立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已归集产业链数据2.3亿条,为企业精准匹配订单、技术、人才资源。
这种区域协同正在重构发展空间。通过“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嘉鱼”的协作模式,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增长3倍多;依托“武汉后花园”生态优势,大健康产业年接待康养人群超50万人次。嘉鱼的实践证明,县域经济不是都市圈的“配角”,而是可以通过特色发展成为协同生态中的重要节点。
春潮澎湃处,扬帆正当时。当长江经济带的浩荡东风吹拂南嘉大地,嘉鱼以“新质”为楫,正在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从传统产业蝶变到创新要素集聚,从治理体系革新到区域协同突破,这座千年古邑的转型之路,不仅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范式,更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实践的蓬勃生机。面向未来,嘉鱼人深知:唯有持续向“新”而行,方能抵达“质”的高地。(完)
![]() |
【编辑:刘莉莉】